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撒哈拉的雨季

2023-03-10三毛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 来源:百合文库
在我8岁那年,我家迎来了一位久别不见的我的长兄。这位长兄学业有成,临别之际给我留下了三本书,由此开始了我对真正有思想的作家的对话。这三本书,一本是鲁迅先生的杂文全集。华盖,而已,二心,南腔北调,一个一个的集子让尚处在懵懂的我摸不着头脑,也给我留下了最多的牵挂;一本是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农人出身的祥子既老实肯干,又固执糊涂,着实让我既可怜又可气;而唯有三毛阿姨的《撒哈拉的故事》,给了身为孩童的我最多的轻松与坦荡。想来当时的我最喜欢的恐怕还是《撒哈拉的故事》了吧。没有那么多隐晦的针,也没有那么多悲苦的人。
然而多年之后,我走进了象牙塔,再读三毛,却不再是《撒哈拉的故事》,而是《雨季不再来》。这本书与《撒哈拉的故事》完全不同,前者犹如烈酒,一杯下肚,豪气干云,满满的潇洒与豁达,而后者却更像一杯没有泡开的浓茶,苦与涩混杂在一起,不由得让人愁肠百结,哀怨顿生。才明白童年还是过于天真,以为一段生活就能代表一个人的一生,代表她整个的思想。再读之后才发现,原来并不是三毛变了,而是我变了。十年的时间使我从一个简单自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孩童成长为了一个沉默复杂、虑周藻密的青年。这其中数不清的艰难困苦,失落迷茫。无数次在选择面前踌躇焦虑,不知前路何往,无数次在前行中长吁短叹,唯恐踏上一条不归之途。当我最终成为我自己,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到这里后,总是感叹于自己的成长。再读之后才发现,其实成长的并不只是我。从《雨季不再来》到《撒哈拉的故事》,三毛成长的点点滴滴也渐渐生动了起来。
《雨季不再来》中的三毛,还是一副少女模样,一如那段青春袭人的时光。在那段时光中,有《惑》里少女特有的敏感与珍妮的幻象,自恋与自虐相交织的迷惘;《秋恋》里朦胧的浪漫与唯美的遗憾;《月河》里kappa的青涩与固执;《极乐鸟》里的孤愤与悲怆;《雨季不再来》里的多愁善感与触景生情。不可否认,我们都有那样的一段忧郁迷茫甚至反叛的青春记忆,都太专注于自我的情绪,探知的渴望与答案的不可知使我们矛盾不已。这种矛盾的痛苦,再搅拌着一点不可抗拒的孤寂,使得单纯的思想和情感的味道掩盖了生活本身的意义。但没有人会去否定这种经历。三毛说:“《雨季不再来》是我生命的第一阶段,是我无可否认亦躲藏不了的过去,它好,它不好,都是造就近日健康三毛的基石。也就如一块衣料一样,它可能用旧了,会有陈旧的风华,而它的质地,却仍是当初纺织机上织出的经纬。
”经纬虽不引人瞩目,但一切繁华绮丽都是在经纬之上,没了经纬,再华丽的锦缎都不过是凌乱的丝线罢了。在少女所特有的情感之外,《雨季不再来》还给我们展示了另一种风格的她。在《一个星期一的早晨》里,三毛向往陶醉于空灵澄净的生活趣味;在《安东尼,我的安东尼》里流露出爱惜生命的善意之情;在《赴欧旅途见闻录》里叙述“坐监牢”这种尴尬恼人的经历;在《翻船人看黄鹤楼》里描述初涉商海的坎坷经历和灭不掉的雄心……这些生动幽默、直白而又真性情的文字,微微地掀起了帘子的一角,向我们显露出少女的另一面:达观,幽默,真诚,以及对生命的热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