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中国书法简史2——秦汉书法(6)

礼器碑
书体的演变:
秦汉时期是中国字体演变的重要时期,五大字体在汉代基本全部诞生。篆书渐渐退出历史舞台;隶书、草书在秦汉之交诞生并要西汉成为通行字体;楷书在东汉中期出现;行书在东汉中后期出现。
篆书:
篆者,引书也。引书著于竹帛也。引者,開弓也。凡延長之偁、開導之偁皆引申於此。篆书藏峰起笔,中锋运笔,结构多转引,婉转通畅。篆书主要分为大篆和小篆两大类,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列国文字,鸟虫篆等。秦统一后规定的官体篆书叫小篆。汉代演变出笔画方折,结体平正,字形简代的篆书叫缪篆。篆书从商代的甲骨文开始,至汉代退出历史舞台,有将近两千年的使用历史,大篆的代表作有……;小篆的代表作品有……等。
隶书:
隶书是战国末期至秦汉之际,从篆书中演生出来的一种字体,旧说隶书由秦代程邈创造,程貌曾为佐吏,秦以隶称吏,故名隶书。亦有一说,隶为隶属之意,“佐篆之不逮”(《说文解字序》)。篆书通过代圆为方,结体简化等种种手段向隶书演代的过程叫隶变。隶书用笔有蚕头雁尾,波挑等主要特征,结构呈扁方状。隶书是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隶书在西汉时成为通行的字体,取代了篆书的正体地位。到东汉发展到鼎盛。隶书分为古隶和八分书两个阶段。八分书以其波挑向左右分张,形似八字,故名。古隶的代表风格为两汉简牍墨迹,八分书的代表作有……。
草书:
《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萌芽于草篆和古隶,始于汉初,西汉中期章草已较为成熟规范,并成为通行字体之一。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草书起笔已省去藏锋,顺逢而下,笔画连带。将汉字部件用草书符号代替。草篆和古隶向草书演化的过程叫草化。草书分为章草、今草、狂草三大类。
章草,章为有规矩、条理、法则的意思。章草字字独立,有波挑等具有浓重隶意的笔画。代表作有东汉史游的《急就章》;今草退去隶书笔意,草化的程度更高,多数还是字字独立,但开始有二三字连属的情况,代表作有王羲之的《十七帖》;狂草较之今草更为连绵奔放,一泻而下。又有“一笔书”之称。代表作为王献之的《中秋帖》。

中国书法简史2——秦汉书法


中秋帖
楷书:
楷有楷模,规则的意思。《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又叫真书、正书。楷书由隶书中演变而来,起笔顺锋,并发展出勾、顿折等隶书中没有的笔法。楷书出现在东汉中期,东汉末年钟繇对楷书的定形产生过巨大贡献,被誉为“楷书鼻祖”。
楷书分为大楷、小楷两大类。小楷的代表作品有钟繇《宣示表》、王羲之《黄庭经》等。大楷按风格分又分为魏碑和唐楷两大类。魏碑刚劲粗犷,代表作有《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等;唐楷法度森严,代表作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