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中国书法简史9——清代书法(3)

邓石如
初名琰,字石如,号完白山人。以字行。终身布衣,曾住梅镠(liú)家八年,得见梅氏年藏大量金石碑版拓片,大学眼界。后至京师,时人惊为“千数百年无此作”,一时名动京师。
邓石如以篆、隶见长。篆书取法二李,又参以汉碑额上篆书用笔加以改造。以长锋羊毫写出富有弹性和变化的笔画,流畅中见刚毅,改变了以往篆书只重结构的单调审美程式,开一个风气之先。他的篆刻也融入了个人篆书风格的突征,运用冲刀法,表现篆书结构和线条的流美之感,提出“印从书出,书从印入”,对后世影响极大。
他的隶书方削钢刚猛,笔墨浓重,气势雄浑,别具一格。
邓石如在崭新的碑派书法屹立于清代书坛,为前碑派画上句号,开宗立派,引起大批书家纷纷投入碑派创作的大潮中来,对后世影响巨大。
邓石如《白氏草堂记》
伊秉绶
善隶书。他取汉碑中雄浑平直一路,用墨浓重如漆,结字宽博拙朴,祛除波挑,以直画代之,将汉碑的雄浑发挥到极至。善书大字,且愈大愈壮。康有为称他“集分书之大成”,与邓石如同为碑派创作的代表人物。
伊秉绶《隶书对联》
阮元及其“二论”
阮元碑派理论的奠基者,同时他是一代经学大家,金石学大家。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傅衔。他撰写的《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为碑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他认为书法史上一直存在南北两派。“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齐、周、隋为北派。”“南派江左风流,疏放妍妙,长于启牍”,“北派则是中原古法,拘谨拙陋,长于碑榜。”他首次提出北碑,在二王之外新辟蹊径。他的书法理论对中国及朝鲜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包世臣《艺舟双楫》
包世臣为邓石如弟子。他撰写的《艺舟双楫》详尽地论说了北碑的渊源和风格,并对北碑的技法和审美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主张“涩进取势”、“万毫齐力”等观点,使碑学理论走向完善,为碑派书法兴盛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晚清碑派诸家
吴熙载
字让之。师事包世臣,为邓石如再传弟子。吴让之篆书出邓石如出,但加入更多的提按动作,收笔处时作悬针状,比邓石如更为婉媚清新,舒展飘逸,婀娜多姿,人称“倒薤篆”。他善篆刻,以书入印,同样带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后人将其归入邓派。
吴熙载 《篆书崔子玉座右铭》
何绍基
字子贞。他的楷书以颜体在基础,融入篆隶笔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行草书以颜体行书为本,加入北碑笔意,用“回腕法”涩行,通身边到,有苍劲雄浑,如壮士斗力之感。
何绍基《行书七绝轴》
杨沂孙
徐三庚
其篆书多侧锋下笔,笔画粗细变化明显,结字紧密,显示出新妍之美。
徐三庚《篆书册页倪宽传、张汤传等》
张裕钊
他取法北碑,融合唐楷,其笔画勾挑转折处独具匠心,多外方内圆,用墨丰润,时有涨墨,个人特征明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