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二战民国的步枪——“中正式”步枪

2023-03-14中国二战战争武器军事抗战星海 来源:百合文库
由于旧中国国力较差,工业水平与军事水准都很落后,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一直没有自己的全国性制式步枪。但就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场上,终于出现了一种制式步枪,它在实战中表现良好,其射击精度之高,杀伤力之强,曾是日本侵略者的噩梦。它起源于德国毛瑟系列步枪,实战效果不下于日本的“三八大盖”;虽然也有射速较慢、后坐力较大的缺点,却并不妨碍它成为一代抗战名枪。这就是“中正”式步枪,可称为中国抗日第一枪的武器。
什么是制式武器?就是同一种武器的各种技术参数都基本相同,并且经过部队武器装备部门批准备案,有正式的型号与编号,正式大批量列装部队所使用的正规的标准武器。它的出现使得军队的武器管理和使用做到了标准化、统一化,增强了武装部门的正规化,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提升的重要表现。
中国第一种制式步枪——“中正式”步枪
国民革命军的武器实在是过于五花八门,这是因为在民国初期,政出多门,军阀割据,其武器采购渠道也是多种多样;而自己制造的武器更是没有固定标准,工业加工能力也千差万别;再加上各地军阀依据自身情况对枪械进行改造,导致就算是同一型号的枪械,不同产地的产品在零配件与弹药方面也存在无法通用的局面。如果进行细分的话,仅仅是步枪这一项,在国民革命军中就有超过一百个型号,同一种型号的步枪还可能存在十多个无法通用的变种。这种“万国造”的武器装备现状,是任何后勤保障部门的噩梦!军队的整体战斗力自然无法提高,协同作战更是痴人说梦。
鉴于这种情况,20世纪30年代国民革命军进行了军备整顿,提倡用统一的制式武器取代无数种类的杂牌武器。整编前,国民革命军共有多达13种口径的步枪,但即便是在整编后,国民革命军的步枪仍旧存在4种不同口径,而且就算是口径相同的步枪,弹药也未必能够通用,仅7.92毫米口径的子弹就有3种长度!
1934年12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开兵器制式化会议,决定把德国M1924式毛瑟步枪定为制式步枪。该枪在德国生产数量并不多,在当时属于最新型步枪。这一年,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孔祥熙向毛瑟兵工厂订购了一万支M1924式毛瑟步枪用以装备税警总团,兵工署技术司向毛瑟兵工厂索要该枪的全套图纸,以及料表、检验样板一套,交给位于河南省巩县(今巩义)的兵工厂筹备仿制。但由于毛瑟兵工厂提供的图纸及检验样板有问题,于是兵工署技术司委派曾留学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巩县兵工厂厂长毛毅可,向德国有关部门正式商洽购买M1924式毛瑟步枪及其检验样板、图纸。经过这样一番周折,到1935年7月,巩县兵工厂终于开始开工试产该型步枪。由于1935年是民国二十四年,此枪被定名为二四式步枪。蒋介石对二四式步枪的筹备与试生产高度重视,并对二四式步枪提出过一些改进意见。
蒋介石认为M1924式毛瑟步枪的枪长是依据欧洲人的身材进行设计的,而中国士兵的身高相对矮一些,建议把枪托略微缩短,刺刀予以加长。改进后的二四式步枪既便于携带,又利于拼刺刀时掌握主动。最终,新枪定名为“中正”式步枪,枪匣上的印记也改成了“‘中正’式”三字。据不完全统计,1928年至1949年间,国民政府统治区的兵工厂总共生产了各式步枪181万多支,其中“中正”式步枪占据三分之一以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