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旧法故事二:代天守藏

2023-03-16儒家华夏文化博山庐旧法故事 来源:百合文库
四.细解功德
在周秦之际,功德与官师体系密不可分。官就有爵禄。一般是先禄后爵,抑或两者分离。
请读《列子》是伪书吗?这篇
《列子》是伪书吗?
私学未开,师官一体。书者载道,坟典丘索,尽归守藏。师者,不得已而作言,以不作不名为尚。诸子之私学,上承此道,师徒相授,师说家法并重。师说者,教也。家法者,书之源流。两者不可或缺。皆因书不尽言,言不可尽意。而为徒者,学不足以名家,则言必称师,述而不作。尽其注疏发微附益归于师名。整理文字,以不扰视听,不乱文字为宗。
诸子百家,大体尊此,故徒名不显不彰。看似假托,实则一脉。列子真伪,庄子真伪,关尹子真伪,得鱼忘筌,去名取实,此为实学。小学太过,割之裂之,反失其真,乾嘉之流弊也。于学者无妨,于为道者却不可不慎。
禄对应的是功,也就是在某官职上功绩,《说文》所按:“功者,以劳定国也。”《周语》云:“国功曰功”。所以功是某职位上的功绩。原先的国家官职都是为民为国的。这点可能和大家从小学的封建什么的不太一样,也不展开了。我们只讨论最原本的意义。
所以功的准确诠释应该为:在某种职位(角色)上为别人(国家)所做之功绩(善事)。为别人和功绩是关键词。
德对应爵位。爵位有两个特点是赐贤
与传世
。当然传世得看具体的情况,但是赐贤是百分之百的。也就是说光做好本职工作还不足以称之为贤,还要在此基础上有施惠之德行。这就是行为上练气的一种方式,久而久之达到一定程度都可以传给子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爵位可以世传子嗣。但应该有代数限制的。后来就变成权利血缘封建之类的东西了,就不提了。
是故德者,何也?尽职而久行施惠之气也。非贤不能也。
功&德在那个层面是直观的东西。而后来官师体系崩溃,私学大开,功德之说也逐渐演变。在世俗中就变成了现在做货物一样的东西。贩卖功德是宗教最得意的产品。捐钱就能做功德?捐钱就能把自己做的坏事都抹掉?下辈子就能如何?呵呵,想得美。哪有那么好的事?贪个一亿,上下打点花三千万,捐个五百万给几个庙,再捐些做公益,还是净赚六千多万。换个心安理得?继续作孽?是吧?哎,很可惜的是,做梦!你给庙里捐多少都没用。因为你渎职无功,顶多买点和尚道士们口头安慰,没有德行,因为那样的沐猴而冠之辈一样不拿这钱干正经事,也无德。没有什么术法能顶替交换这些的。顶多给你推迟。出来混早晚要还的,所以奉劝还是别做恶事为妙。
自古以来的很多规矩都不会因为人间世事变革而改变,要不怎么说:能知古始,是为道纪
呢?真正的功德是身心一致的行动以及结果,发心再好,缺德事做了也一样不顶用的。而我们说的传法传经传道,就相当于原来师官体系中进职的奖励和进阶的学业地图。有功有德才能传。在汉代以前,这些本是不用说的潜台词。而更早的时代没有人为了功德而做功德。质朴居多,尽职利他而贤能辈出。这只是士人的基本素质而已。能力或许有大小,但是这个方向不用人来特意讲的。可是降本流末,人心不古,一代不如一代,这些已经变成后世祖师必须强调的大问题了。也是一种悲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