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第七章 明代绘画(2)

工笔人物继承五代人物画传统《王蜀宫妓图》。
《王蜀宫妓图》
写意人物《秋风执扇图》——仕女画创造出细腰纤瘦,眼眉细小,樱桃小口,下巴尖尖的艺术形象。
《秋风执扇图》
(四)
仇英
文化修养不博,款画不题诗,绘画题材较窄,专画传统题材,然而以深厚的临古功力,尤擅长于工笔重彩人物与青绿山水。代表作有《秋原猎骑图》、《桃源仙境图》。
《桃源仙境图》
(五)其他吴门名家
文嘉、文伯仁、钱谷、陆治、陆师道、王谷祥、谢时臣等人。
三、
明后期绘画新变
写意花鸟和变形人物的突兴是此时期值得注意的现象。
(一)写意花鸟(白阳、青藤)
1.
陈淳(号白阳山人)
写意花鸟造型精当,笔墨自如,作品灵动,但尚未到达极致。代表作有《秋葵图》、《山茶水仙图》。
《山茶水仙图》
2.
徐渭(号青藤)——完成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变革。
他的花鸟画大胆变革,极具创造力,笔法纵情挥洒,泼墨淋漓,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的气韵,直抒愤世嫉俗,激情难平之情,富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他把中国写意花鸟推向了强烈抒写内心的极高境界,把生宣的水墨控制表现力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成为中国写意花鸟发展的里程碑,对清代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海派至近代吴昌硕、齐白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有《墨葡萄图》。
《墨葡萄图》
(三)
“南陈北崔”与变形主义
变形人物画,作道释人物,造型夸张变幻,饶有装饰意趣。笔法遒劲,设色古雅。开辟了一条“宁拙勿屈,宁丑勿媚”的道路,反映了明末清初的审美风尚。
1.
崔子忠:
《伏生授经图》
2.
陈洪绶:
版画成就颇高,代表作有《水浒叶子》《九歌图》等。
《水浒叶子》部分
3.
丁云鹏
(四)
曾鲸——波臣派
曾鲸,擅画学者肖像,不仅准确表现肖像外貌,更深入揭示人物的精神气质,凹凸法受西方影响。代表作有《王时敏像》等。
《王时敏像》
(五)
董其昌——松江派
松江派
明末吴门画派和浙派已经有许多流弊,上海地区出现若干更重笔墨表现和文化修养的山水画派:有沈士充的云间派
、赵左的苏松派
和董其昌的华亭派
。三派均受董其昌的影响,重摹古,讲笔墨,追求士气。三派被统称为“松江派”。
董其昌
提纯了绘画的语言,突现笔墨在绘画中的地位,使之成为独立的审美客体。主张从学习古人作品入手,熟练掌握大师的笔墨和图式,化古为我,集其大成,自出机杼。鲜明追求以书法入画,简化大自然形象,做到不似之似。强调布局中的势,笔墨中的虚实,发展了墨法。代表作品有《青卞图》《江山秋霁图》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