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精品推送】内向者如何克服自己过于在意别人想法的问

那些很喜欢照镜子,看到超市或商场中的镜子不免想多看几眼的人,反映了对自身容貌的不自信,他们试图通过看到镜子中自己的良好形象来安抚自己。同样,一个在意别人评价(相当于一面镜子)的人,也反映了对自身“是否是好的”这一点的不确信,他们试图通过得到好评来安抚内在的不满意。
“对每个人来说,他人都是一面镜子,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了解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自己的自我 ”。由此看来,别人的评价对一个人至关重要,好的评价人形成对自己好的感觉,坏的评价让人形成对自己的糟糕的感觉。在幼时重要人物对个体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对自己的态度:喜欢自己 vs 厌恶自己。
一个女孩,经常被外婆以“别人家的孩子”多么聪明、会说话、懂礼貌、爱学习为由持续不断地贬低,我们可以猜测这个女孩肯定是自卑的。没有人会甘愿自卑,所以这个女孩总想千方百计地证明自己。通过不断地逼迫自己,她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她对评价非常在意,别人细微的不满或差评都会让她心情低落好几天。
你对自己满意吗?很少有人能做出肯定的回答。那些牛皮吹得很大的人,或者沾沾自喜于一些成绩的人,看上去很自信,但其实对自己很不满意,不满意到只能靠幻想中的成功来安抚自己。文化以制造对自己的不满意为己任,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足常乐并不是被提倡的态度。从阶级关系来看,当民众们对自己很满意时,谁来替统治者卖命地干活?看来,通过塑造成功形象,制造等级差异,普遍营造“你还不够好”的信念,是统治者对个体的御心术。吊诡的是,社会又要求个体能“自尊、自爱、自信”,社会意识与社会潜意识的分裂可见一斑。
过度在意别人评价,反映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强大的张力。一般来说,幼时很少得到肯定与赞赏的孩子,或者经常被批评与贬低的孩子(比如那个女孩),容易出现苛刻的理想自我。因为当现实自我无法被肯定时,便只能通过理想自我来实现它,这相当于自恋需要的延迟满足。相反,一个幼时经常得到适度肯定的孩子,则会形成有弹性的自我理想,这些人能更多的欣赏和认同现实自我。成长过程中理想化父母(每个孩子都渴望自己的父母是优秀的)的缺失也会导致理想自我的苛刻。当一个人的父母是没有地位的、无法自控的、懒惰的,被人瞧不起的形象时,难免会使他的理想化双亲需要受到创伤,从而执着于原始的理想化状态,无法转化为健康的自我理想。
为了缓解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张力状态,一个人会不断的试图得到好评来缓解理想自我的压力,不断地讨好理想自我。所以这些人会非常贪婪别人的好评,非常害怕差评。如果要改变这种情况,关键是让天平摆向现实自我这一端,去欣赏和认同现实自我。这是一种可以培养的习惯,以下是一些参考的建议:
1、当发现别人比你好时,或当遭遇到失败时,想想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已经拥有的85%(关系、经历、技能… …),这不是罪过或矫情,而是一种对自己的尊重。执着于未曾拥有的15%并非是一种建设性的态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