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大英雄狄青最终篇(第56—58话)

2023-03-19逆天改命支手擎天 来源:百合文库
第56话 荐帅才汉臣辞官 面圣上孙秀进言
从贺兰山赶回来的第二日,狄青便把军营中的重要将领聚到议事厅,当然张义和杨排风都在。李忠和凌九姑因为回乡省亲,所以并未出席此次会议。会议中,狄青向大家宣布了自己要辞官归隐的决定,并且表明了自己去意已决断不能留的决心。同时也将现今军营中的问题和以后可以参考的改进方案一一提了出来,也为大家讲解了当下和未来十年的边镇局势。狄青告诉大家,在他离去后,他会向仁宗皇帝举荐王德用将军来接替自己。与会中人,有知道是王德用的,多默默点头表示认同。
狄青善骑射,勇而有谋略,晓畅军机,熟于兵法,在宋夏之战中屡建奇功,深受边陲军民的拥戴和敬仰。现在狄青要辞官归隐,众人皆是力劝去留,张义听闻,更是决定要跟狄青一起走,但都被狄青一一拦下。狄青的一番话让众人明白,自己确实是去意已决,不会回头了;军中诸事也作了合理安排;未来的十多年承平时间里,有没有狄青都影响不了大局了;不是自己抛弃了军队和国家,只是现在选择了另外一种生活罢了,对于国家的忠诚与热爱,一直和过去一样,没有改变。因此众人也只能接受这样的事实,毕竟即使是在宋朝,人也有尽自己的力量选择自己道路的权利。
再说说王德用,又是何许人也。王德用,字元辅,赵州人,建雄节度使王超之子。有谋略,善以恩抚下;治军有方而颇得军心。他帅军镇边,未曾亲临战阵,而名闻四夷,仁宗皇帝试用于昔日,称曰善。纵观仁宗朝,武将中佼佼者,当举汉臣与元辅二人,汉臣之下,当推元辅尔。时人有言:少汉臣,长元辅,二用其一边事宁。王德用年长于狄青许多,宋夏和议时,已经年过六旬,然畅晓军机,据帐运筹,仍指挥自若,不下当年。故于此间论之,狄青之后,非王德用不能替。正因如此,众人方服。
会后,众人自回各处不提。营中之事既已大定,狄青便开始仔细思忖辞官一事来。一番考虑后,狄青决定修书一封,速呈朝廷,待仁宗皇帝亲准入京面圣,即于朝堂之上祈恩归隐。于是便提笔行文,着人飞速赶往开封城来。信中内容,大致是说,边事已宁,臣安定好营中诸事后,欲亲往京畿面圣陈说要事,恳乞圣上准许。仁宗皇帝阅信后,见其处事当而达情诚,便准许狄青择日抵京面圣。狄青接到开封回书,便整备行当赶赴开封去了。
到达开封后,仁宗皇帝体恤狄青远来劳顿,遂安排于京城馆驿休息,明日朝会,入朝陈情。第二日朝会,朝臣分班两列左右,孙国舅、郑亲王和包拯等赫然在列,而堂上威仪而坐者正是仁宗皇帝。此间,因为范仲淹出任在外,故不得在此一见。诸臣出班启奏毕,狄青方上前行礼启事。
仁宗皇帝于群臣前大赞狄青勇武而有谋略,名震西北,功勋卓著,当为宋之武人楷模。一番话,溢美之词不甚言表,赏悦之情不道自明。
俄而,正言道:“爱卿此次来京所为何事啊?”
“禀陛下,今夏寇俯首,天下息武,边陲已宁,大宋军兵驻边数年终不负朝廷厚望,于国于民终有了交代。安边戍境而至今日之效,臣愿足矣;然每念十年故土而未还,夜半孤身常凄凄。臣幼时而孤,若无天门寺长老见怜,鄙身必不能存之今日。拙蒙教导,习武功而壮孤身,猎经典而弥浅智。后值边寇扰境,民见害而国蒙尘,遂立志从军,势驱虏寇,安民肃境,以宣国威,未尝一日而敢忘怀也。臣闻落花有意逐流水,浅草含情染素鞋。人非草木,亦当有情。驱寇虏而宁海内,逞热血而报国门,此吾前生之志也,然也。了却君王天下事,亦当悠然东篱下。携素手而醉山水,凭笑意而壮日月,此吾后生之道也。(后几句大意是:杀敌报国,保境安民是我先前的志向,已经做到了。完成了国家君王的大事,我也想过些悠闲自在的平凡生活。和心爱的人过悠闲的生活,以乐观随性的作风让生活丰富多彩,这是我以后要走的道路。
此中“日月”代指时间,比喻长时间的生活。)臣肺腑真言,还望陛下体恤,赐以身还。”
此言一出,满殿惊然。大家皆不能明白,狄青现在正值年少,而功勋之著,鲜有来者。凭功而累官,仕途之阔达岂常人可及。然其却薄名而寡利,轻权柄而止欲望,选择急流勇退,这真是让人费解。一旁的孙秀看到这般光景,居然一时诧异之极而说不出话来。就连开封府尹包拯也是揽须而暗忖,以参其中深意了。
仁宗皇帝亦是感到惊讶不已:“爱卿何故作此之论,卿正当盛年,才壮而体强,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候,此时隐退岂不可惜。况西北之事,若去爱卿,何人可继?卿不留恋于国家,亦当体恤边陲百姓,岂可旦夕离去。”
“陛下,自西夏逞凶以来,年岁久矣。夏国辖地有限,民寡而财薄,虽持兵马之悍勇,常窃便宜于阵前。然经久之战,亦使夏民难堪重负,民生凋敝,境内经济欲崩似要决堤之水,怨声载道,仿若亲闻。庆历和议既宋之兵锋所迫,亦是夏民内心疾呼。夏主元昊故不得不为之尔。此后,若其寇心不泯,强欲衅宋,非十年难有规模。西州回鹘本是汉家兄弟,自上时即奉宋之正朔。吐蕃诸部向来以和为贵,未敢轻与宋庭为峙。况其土广而人稀,民风纯而惯游牧,自顾匆匆而难远征尔。辽与大宋,自檀渊之盟以来,少有间隙;况河北之地,向来有重镇处道,强兵驻垒。若朝廷能与此间广修战备,勤田垦而恤士卒,练兵甲而待强敌,河北之地又复何忧呢?陛下,建雄节度使王超之子王德用将军,朝廷若善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军民俱服。臣深以为,以此人替臣下,西北无忧矣。以此观之,狄青一人之去留诚不足道哉。

仁宗皇帝听到狄青这样分析天下大事,顿觉明朗醒透,不觉露喜悦之色。但一想到狄青要走,心里又顿时沉寂下来。微捋须髯,若有所思。此时殿下一人出班谏道:“陛下,王相公确是行伍帅才,然其现已年过六旬,恐风采难复当年了。”众人一看,不是别人,正是开封府尹包拯。仁宗闻言暗忖,王德用将帅之才,朝野皆知,年岁已长,却也是事实。但是他善抚士卒,决断帷帐中多者而亲临阵中破敌者少也。庆历二年,辽聚兵幽、蓟之地,欲趁宋夏战争之隙渔利其中,黄河以北之地均处警备之态。仁宗启王德用镇河北前线诸地,辽人惧其声威,竟不敢前。而此时王德用已六旬之岁矣。适逢宋辽和议(重熙增币),两家罢兵。后来,仁宗皇帝对近人言,吾用王德用之威,终使辽人止兵阴山尔。仁宗觉得王德用忠勇而善兵,确实可付一镇之兵也。一时之间,难以速决,故暂且退朝,安顿狄青于馆驿暂歇,于明日早朝再议。
狄青也只好暂回馆驿,以待来日之会。夜间,狄青于案旁伏坐,回想今日早朝境况。暗自忖度,孙秀于朝堂之上未敢亲言,必有文章。一来,想必是因为事出突然,确实为其所不料,一时紧迫,未有可对之策;二来,自己与孙秀向来有隙,若朝堂之上公然陈说“陛下应准其归隐”之类的话,恐怕旁人必会以假公济私来看待了;三来,暂时事件悬而不决,于间图之确实方便许多。狄青由此断定,孙秀在退朝之后必然前去“谗言”,此事定能如愿而行了。
果不其然,孙国舅在回到孙府以后便找来管家姚通,将今日朝堂之事一一说明。姚通听完此话,转了转眼珠子,随即计上心头道:“国舅爷,狄青可是我们一直想要干掉的眼中钉啊。这可是他自己送上门来的,我们可不能错过这个绊倒他的好机会啊。且不管他为什么要辞官,只要我们让他辞了官,再想回来可就是我们说了算了。国舅爷,难道皇上那里,还不是你说了算嘛。”说完不住奸笑起来。
孙秀一听,也满意地笑起来:“不错,不错,我们可是要好好利用这次机会啊。”
孙府书房中,二人细谈,久后方才散去。
入夜后,孙秀一人赶赴殿外,着人进去通报,说孙国舅有要事求见陛下。此时仁宗皇帝正在大殿内批奏折,闻知孙秀前来,即便传入。
“国舅深夜来访,竟为何事啊。”
“陛下,臣有关乎社稷之事不得不说,但又不敢即说,求陛下恕臣无罪,方可说来。”
“爱卿,你何时也变得如此谨小慎微起来,快说吧,朕赦你无罪。”
“陛下,臣特为今日早朝一事而来。臣与狄青本有旧隙,恐人言我假公济私、嫉贤妒能,我本不愿作此论说。但臣一想到关乎社稷,关乎陛下,臣又觉得不得不说,故深夜到此。臣真心觉得陛下应该恩准狄青辞官归隐。”
仁宗皇帝一听此言,抬头望了一眼孙秀,放下笔墨,说道:”那国舅以为为何非要如此呢?”
“陛下,狄青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有他镇守边陲,宋境自然是稳如泰山,无需过忧矣。可是......可是......”孙秀故意装作言而又止的样子。
“可是怎么了,国舅但说无妨。”
“可是,可是狄青的功劳不可谓不大,人望不可谓不高啊。他现在已经是三关镇总兵了,西北一侧的边境军队可都掌握在他手里。我听说,狄青在三关镇宣示诸将要辞官归乡时,手下诸将可是齐刷刷一片的反对和挽留啊,就连各营的士兵也感到惋惜难过,甚至有的边陲百姓还去军营哭诉,希望狄青能够永镇三关啊。老臣当然相信狄青是一个忠诚爱国的将领,他绝不愿背叛朝廷。可是他手下的那些将领可就说不准了,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狄青被推上了架子,恐怕也由不得他自己了。倒时候,臣恐西北之地不复国家所有矣。况且,狄青现已官至三关镇总兵,统御西北诸道兵马。如若以后狄青再立战功,皇上打算用什么来嘉奖他呢?奖不匹功,则人心不服;奖匹其功,则势大难御。这显然不是国家想要的结果。况现今四下承平,十年难有大战,狄青虽勇,而此间无用武之地也。王德用熟识兵机,虽然年迈,可这虽是他的缺点,也是他的优点啊。
王德用今年六旬有余,试想他还有多少时日可活,而其声威不下于昔日。陛下不正好用其威而镇三关,待其陨而收实权吗?再者,我大宋泱泱大国,难道十年之后连几个可用之将都培养不出来吗?陛下,若此,何不随即准了狄青的请求呢?”
仁宗闻言,本还觉得不过是国舅一人的私心罢了,但仔细一想,却也确实如此啊,遂有了准许狄青辞退的心思。遂说道:“国舅所言不无道理啊,看来这样,也只好让狄青归隐了。”
孙秀一听高兴了,急忙应承道:“陛下英明。”随即志得意满地退去了。
仁宗皇帝想要让狄青归隐,但他也知道不能就这样让狄青什么也没有的走。毕竟狄青在军阵和朝堂都颇有人望,如若不示以褒奖,恐军心不服,亦伤众臣之心。不如就给狄青去官留俸,再准其下代子孙可优先于州中举荐为官。这样一来,边镇军兵必获欣慰而死效;朝中群臣定感圣德而尽忠矣。这不是很好吗?仁宗想到这,终于哈哈笑起来。
果然第二日朝会,仁宗先是说了很多不舍和不忍的话,甚为深厚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才、惜才和尊重人才的执政思想。然后准许了狄青归隐,让狄青仍然领着总兵的俸禄,但是不再为官。狄青对于自己下一代孩子是否拥有被举荐的优先权倒并不在乎,仍然能保留这份俸禄,对于狄青来说确真是一件好事了。虽然宋朝重文抑武,武人待遇并不算好,但是一个总兵的俸禄也还可观。正所谓“无米炊难为巧手妇,空瘪兜急坏少年郎。”没有足够的钱,以后两个人的生活也是问题啊。
第57话 戏良人公主行刺 约秦州青花再续
狄青当下谢过皇恩后,来到开封府衙,拜会了包大人和展昭。二人也是对狄青的决定给予了真诚的祝福。期间展昭问狄青:“狄青,我真的很难想象是一个怎样的女子让你可以做到这种地步。但我相信,她必定是一位卓尔不群、才貌出众的姑娘了。”
“你也认识的,我们还一起和她交手过呢?你当时还要把她关到开封大牢里去呢,后来我把她带走了,并照顾了她。”
展昭一听此言,便知道他说的是百花公主了。便说了道:“原来是百花公主啊,难怪你会这样了。如果是她的话,我看啦,也只能这么办咯。”想想当时,正是两人一起查饷银贪污一事,当时还有个找自己寻仇的陈哑妹呢。
展昭正在回忆中,这时狄青忽然道:“哑妹是一个善良而孝顺的姑娘,她的舅妈将她抚养成人。现在她的舅妈病了,所以她回乡下照顾她的舅妈了。展昭,她可是帮助你办过案子的,而且你们先前还因为误会而交手过呢。这可真叫不打不相识啊。我想,如果你有空的话,你真的应该去看看她。”
“恩,或许我确实应该去看看她。”展昭想了想还是说道。
此时包大人在一旁饶有兴趣地看着他们,好像发现了些什么,点点头哈哈笑起来。
狄青从开封府衙辞别之后,就一路沿大道往三关镇赶去。行至开封城外一片树林时,狄青下马在林间倚树休息,打算稍作休整赶着夜路直奔晋州,然后经延安府回三关镇。不料此时从刺斜里杀出一道黑影,剑光所至,直取狄青的胸膛。说时迟,那时快,狄青毕竟武艺高强,身手不凡。一个健步跳开,躲开了利剑。那黑影不依不饶,剑锋伶俐至极,狄青赶忙拔出快刀,格挡挥击中,二人已战有二十回合。
此时,只听见从那人口中冒出一句,狄青,我奉孙国舅之命特来送你去西天。狄青听那言语,感觉略显奇怪。看那人打扮,全身黑衣,并用布蒙着面。那声音仿佛刻意伪装,变着声音说出了那句话。虽然夜暮将至,看的不是十分真切,可是他的身影较为单薄,仅就身高而言,也像极了一个女孩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她的武功可是真的不简单。狄青想,如果他真的是孙秀派来的杀手的话,又为什么要告诉我呢?既然她告诉我他的来历,那又何必蒙着面呢?想来确实感到甚是奇怪。狄青没有办法随便停下来问清楚,因为那个人的剑可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胸前。就这样打斗间,狄青猛地回头一挥击,斜身处借着月光看到那人左耳上带着环形耳饰。当下结合这一切,仔细一想,莫不是她?看来,我不妨试她一试。格挡间,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狄青突然纵身跳到身旁一根斜叉着生长的矮树干上。随即假装脚下不稳,身子一斜踉踉跄跄倒落在下面的地上。那人先是紧步跟上,又是伶俐刺出一剑;但当狄青滑落瞬间,那剑又迅速收了回去。从那人口中说出一句:”啊,狄青,你怎么样?”说着就收剑往狄青那里奔去。狄青起初还有所疑惑,但一听那声音,立刻断定,果然是你。当即趁那人靠近之际,一把将其搂入怀中,笑着说道:“公主,你怎么也来了。”狄青顺势揭下面布,这人不是百花公主又是谁。
百花公主见状,知道自己受骗了,故作生气道:“好啊,狄青,你敢戏弄我。”
狄青也不慌不忙道:“公主刚刚还说自己是孙秀派来的杀手,可是从一开始就戏耍我到现在啊。咱们一人一次,就算扯平吧。好吧,公主,就原谅我一次吧。”
公主见狄青这样一说,也就满意地笑出声来,狄青也跟着笑了起来。此时二人才发现,两人还是半挨着地面抱在一起,不觉都感觉气氛有点诡异,都应景地移开彼此的视线,把手放开来。
稍带停顿后,百花看向狄青问道:“怎么样,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狄青故作不知的样子说道:“什么怎么样了,不知道公主说的是哪件事啊。”
百花见狄青这般作为,知道狄青又想要调皮了。就立马装出一副怒目圆睁的样子,手也顺势掐着狄青的手臂,慢慢加大力度,然后说道:“说不说,在不说,要你假伤变真伤。”只是有一点,百花感到略微诧异,怎么狄青现在变得如此做派,真是不好形容了呢。
狄青立马说道:”女侠饶命,我说,我什么都说了。”随后狄青将自己写信传开封,朝堂面圣,仁宗皇帝恩准并赐恩的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百花听完,心里已是了然,知道狄青现在已经是自由之身了。
狄青又赶忙问起百花公主:“公主,联姻的事情,吐蕃回话了吗?你们元昊国主知道我们的事情了吗?”
百花看狄青那急切的眼光,不禁笑了出来:“怎么,原来狄青大元帅对我们西夏的事情也这么关心啊。”不过,笑归笑,心里倒是很开心。狄青听到这话,知道是什么意思,所以也只是笑,而不再多说什么。
百花将她回到西夏后发生的事情都告诉了狄青。原来,吐蕃大首领和桑纳将军在听了使臣的回报后,便亲自命人将表示认同的书信送至兴庆府来。西夏国主看了信件,很是开心。自此,桑纳将军和和宁公主的婚事就定下来了。
百花自贺兰山再别后,就知道狄青肯定会向仁宗皇帝提出辞官归隐的想法。而且她断定狄青一定可以辞退归隐,因为孙秀是极度想要除去狄青这个眼中钉的,他怎么会放过这个绝佳的机会呢。更重要的是,狄青让百花明白,他要这样做的决心是多么坚定,所以又有什么可以难住他呢。另一方面,百花从贺兰山回到兴庆王府中,就把她和狄青之间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元昇。因为不管怎样,她都没法瞒着自己的父亲一辈子,而且她也想得到父亲的真心祝福。更何况,她觉得还是让父亲去和国主谈会比较好,毕竟自己是一个女孩子,而且这样的事情应该得到父亲的首肯才行。如果父亲元昇答应去劝国主让自己和狄青归隐,那么就表示他同意自己女儿的做法。而且,她认为国主既会考虑狄青的因素,也不会不顾及到自己亲弟弟的面子,那么这件事就会好办很多。
不得不承认,百花确实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姑娘。这一点,即使是以前的狄青,他也从来不否认这一点。果然当元昇告诉国主百花的想法之后,国主还是很大方地准许了这件事情。并且还赏赐了很多珠宝首饰和一笔足可以让他们花上一辈子的钱财。元昊指着这些东西对元昇说,“元昇啊,如果你生的是一个男孩的话,那我怎么也不能让这么聪明能干的子侄离开我啊。但是百花毕竟是个女孩子,哪有女孩子长大了不嫁人的呢。说实话,当初要不是知道桑纳喜欢百花的话,我是怎么也不愿意把百花许配给他的。要说像她这样的一个人,如果不是狄青的话,又有谁能够配得上呢。如果百花真的和狄青归隐的话,那百花可算的上是我们西夏的大功臣了。毕竟像狄青那样的人才,让他和我们作对,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啊。但是我的侄女,我这个大伯怎么也不能亏待了她。这些珠宝和钱就当是我对他们的祝福了。
元昇啊,你看怎么样啊。”元昇听到国主这么说,自然是喜出望外了。虽然不舍,但自己的女儿能得到幸福,天底下有哪个父亲会去阻拦呢。况且那人又是狄青,狄青的为人和才华,自己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于是当即拜谢道,“国主英明,我为百花向国主说声谢谢。”
其实在元昊看来,这件事也很显然。首先狄青确实是西夏所忌惮的边将,是西夏挺进中原的阻碍,而且还是很让人头疼的阻碍。西夏想法设法要除掉狄青,都没有达成。现在狄青愿意为了百花辞官归隐,这不得不说是为西夏解决了心头之患啊。再说,元昇是自己的亲弟弟,也是自己的股肱之臣。往后还仰仗他为西夏出力尽忠呢。他即来,就说明他也认可这件事情了。既然如此,我又怎好在这时伤了我们之间的情谊呢。再者,百花也确实和狄青很般配,是自己的亲侄女,所以这样做也就很容易明白了。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二人都知道再也没有什么能够挡在他们前面了。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切尽在一笑中。
突然狄青说道:“对了,你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而且你怎么知道我一定会从这条路走呢?”
百花嗔怪地瞥了他一眼道:“也好意思说,从贺兰山回来之后,也不派个人传个话,一连好多天都没有音讯,也不知道你怎么样了。所以我就去找你了,等到了三关镇才知道,原来你已经去开封了。于是我就决定去开封找你。我想你为了节约时间肯定会走最快的路线。当我沿大道追到这里时,我想,既然你去了,那肯定会回来。这里是离开开封向晋州出发的必经之路。所以我料定你一定会从这里经过,因此我干脆就在这里等你好了。”
狄青本来也觉得如果她追来,她肯定知道自己的路线的,只不过他确实没有想到会有“密林行刺”那一出,故就索性问上一问了。
话毕,二人起身上马时,夜色已深。公主将远处林后的马牵出后,两人跨马并头而行,一起向三关镇方向奔去。及至延安府,百花与狄青商量好秦州相会具体细节之后,便在那里与狄青暂别,转道自行往兴庆府赶去。狄青亦调拨马头往三关镇奔去。
百花公主回到兴庆王府之后,便将与狄青秦州归隐的事情告诉了父亲元昇。元昇看了看百花道:“孩子,以后父亲不在身边,自己要好好照顾好自己。秦州是宋人的地方,你的妈妈也是宋人,我想你也能像你妈妈一样适应那里的环境。”
“父亲,我会照顾好自己的,狄青也会照顾好我的。女儿一走,不能在父亲身边尽孝,还希望父亲谅解。父亲,我会想你的。秦州离西夏很近,我一定会回来看你的。”
“百花,放心地去吧。把你交给狄青,父亲没有什么不放心的。再说这比你远嫁吐蕃可要好太多了,父亲应该为你感到高兴才对。”
百花既感动于父亲的话,也对父亲感到抱歉,叫了一声“父王”,便抱着父亲哭了出来。
狄青回到三关镇,亦是对张义、杨排风以及营中诸将说明了开封面圣的整个过程。众人知道狄青去官留俸的事情,都为狄青感到高兴。张义也忍不住道:“大哥,这真是太好了。以后你和公主也不缺钱花了。”果然营中军兵知道仁宗这样对待狄青,都说当今皇上圣明仁爱有王者风。第二日,京中使臣到,于三关镇总兵府宣读圣旨。那圣旨所道之事正是:准狄青去官留俸归乡,狄青下一代子孙恩赏州中举荐为官优先权,着王德用代狄青为三关镇总兵,狄青将营中诸事交接完毕,可自行择日而行。
这样一来,距离狄青与百花的秦州之约就越来越近了。
......
半月后,秦州市集上出现了一对年轻人。一眼看去,着装虽称不上富贵,亦属中等家庭的装扮了。观其相貌,倒觉高衣着之品格甚远。只见那男的,眉似利剑,目若朗星,一张长脸,头发在顶部绑缚高高竖起,然后托将下来。正是五官端正,身材挺拔,眉目间透出一股英雄气,确是一位出众少年郎。再瞧那女子亦是不凡。只见她眉若柳叶自弯弯,目是明珠会说话,脸似玉璧白姣姣,乌云密布垂下来。而更为别致处是:耳配一对碧玉环,头饰一顶白玉带(发箍)。看其举手投足间,手脚轻盈,想来身手不凡,倒是与寻常汉家女子有一番别样风采。但见那两人款款走来,倒觉甚为相配。(备注:北宋时期确实已经有繁闹的街市了,这一点可以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看出来。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开封城的生活场景。所以街市的存在,并非胡诌。)
第58话 闹市口听书感旧事 城外坡谈情话家常
那二人正是狄青和百花公主。原来两人自那日延安府暂别后,各自回去安顿一番,半个月后,便启程共赴秦州来。本来两人都已获得各方同意,不隐姓埋名,也可以过自己想过的日子。但是二人不愿太过招摇,更不想惹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还是更名换姓,学寻常人家作为。狄青便更名为狄勤,顾名思义嘛,勤即为“勤劳”之意。男人嘛,成了家,性子就没那么野了。狄青给自己更名为“勤”,就是要告诫自己,要勤奋努力,赚钱养家,做一个好丈夫。百花公主想到自己不能在父亲元昇身边尽孝,为了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思念和表明自己永远都是他的女儿。就把父亲元昇的名字换成同音字,更名为“袁笙”。再说了,百花的母亲也是汉人,现在她在这里生活,也应该有一个汉人的名字。
二人来到秦州,先是找了一家客栈住下,准备先熟悉一下这里的环境,然后再考虑以后干什么。于是这几日便来到街头闲逛。二人正行走间,看见前面十字街口的拐角处一圈圈人围在那里,好不热闹。于是便赶忙跑过去,要看个究竟。到那,挤开人群往里一站,只见一长桌、一凳子,旁边空出一块空地,中间赫然站着一位说书人。那人手拿折扇,细面长须,目光抖擞,貌不惊人,但确甚有精神。
说书人轻摇折扇道:“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狄青元帅纵马赶到,手起刀落,那两个西夏将领就败下阵来,慌不择路地跑回西夏营阵。这时,宋军阵前一片叫好,士气大振。正值此际,西夏营中杀出一骑人马。那人秀眉微皱,拔剑朝宋军呼道:“狄青,敢来与我交手吗?”那声音响亮有声又清脆悦耳,是一个女孩子的声音。狄青元帅定睛一看,正是百花公主,便笑了笑拍马舞刀赶去交战。二人你来我往,大战二十回合不分胜负。两边将士看此情景,皆是骇然。”
围观群众听到这里,便自觉地沉静下来,仿佛自己亲临战场一般。那说书人紧接着道:“二人又是十个回合,依然难分胜负。狄青元帅见那百花公主,美貌可人,又武艺高强,飒爽英姿,实是汉人女子少有,不免对她另眼相看,心生好感来。那百花公主见狄青形容英伟,俊朗不凡,又兼得一身本领,自是佩服不已,早已是芳心暗许了。”
此时正说间,人群中传来一个声音:“先生,你这未免编的也太过了吧。西夏和大宋是敌对关系,狄将军作为大宋元帅又怎么会对西夏公主有好感呢?再说,两方正在对阵之际,生死存于一线,他们两人还有心思说什么儿女情长?还有,你说西夏公主芳心暗许,先生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说完,人群中立马传来纷纷扰扰的讨论声。很快有人说道:“是啊,是啊,狄元帅怎么会喜欢西夏女子呢?”又一人道:“瞎编,瞎编......”很快人群中传来一声声“不听了,不听了,骗人”之内的话。周围人头攒动,大有四散之势。说书人见状急了,正挠头摆扇想对策时,台下忽有一人正声道:“是真的,这位先生并没有撒谎。”众人听声回顾,不是别人正是狄青,忙问道:“你凭什么说这是真的呢?”狄青赶忙解释道:“是这样,以前我住在三关镇附近,后来避战乱才逃到这里。先前在那里听说过许多狄青元帅和百花公主的事情,所以能够略知一二。”众人见其如此说,正犹疑间,那说书人赶忙补话道:“啊,一看这位兄弟就是见过世面的人啊。你们啦,真是少见多怪。自古美女爱英雄,才子配佳人,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我们说书人走南闯北的,见识的多了,什么没见过。
当年途径西夏,我就听说了很多他们的故事,我还见过百花公主的真人呢。”
众人一听他这般说,不禁又起了兴致,纷纷驻足,滋滋有味地听起来。
“那你给我们说说那百花公主长的什么模样。”
说书人故意摆弄摆弄衣服得意道:“好吧,既然大家这么想知道,那我就姑且说一说吧。那百花公主啊,真是貌美如花啊,眉清目秀又有侠女风采,真是让人赞美不已啊。不过,哎,真是可惜啊。她是个短发女子。(古时女子大多长发,故短发稍显突兀)。”
众人一听,纷纷摇头叹息道:“哎 ,可惜了。”狄青听到此话,惹不住笑出声来。心想,这说书人的话可真是一句也信不得。公主明明是长发女子,他没有见过真人,硬要说成短发女子。百花公主也忍不住咯咯笑起来,但看见狄青笑得这么开心,立马眼一瞪,手往狄青身上就是一拧。心想,笑话我,看你真是欠调教了。
“那为什么西夏公主是短发呢,我听说西夏也没有强制女子也要剃发呀。”人群中不免有人发问。
那说书人先是一愣,很快反应过来说道:“西夏公主常年军中效力,你见过长发飘飘的女将军吗?那西夏公主一心为国,自然是剪成短发利索啦。”不想此言一出,又被他蒙混过去。说书人害怕再这么被问下去,早晚露馅,便岔开话题,说些别的去了。
又过了多时,不觉已经到了快中午的时候。
“哎,只可惜,狄青元帅和百花公主虽然彼此有情,可最后还是因为政治立场和国家利益而分手了。”说书人说到这,便叹口气,摇摇头,作满脸可惜状。然后顺势端起茶盏,喝了几口茶。
台下人听到这里,也是不住地为狄青和百花感到惋惜,一片唉声叹气之声不绝于耳。说书人见状,赶忙说道:“诸位,诸位,稍安勿躁。狄青元帅和百花公主的故事还没有结束,明天上午我会在这里给大家讲一讲狄青元帅和百花公主在贺兰山分手的具体情况,下一回就叫“青花贺兰话别离”。到时候,希望大家能抽个空来捧个场啊。小弟在此谢谢各位了,谢谢了啊。”
“不听,不听,都知道分手了,谁还有心情想知道分手的过程啊。”
众人一听此话,纷纷起哄起来:“是啊,是啊,都分手了,还说这些干什么。不听,不听。”听客中一些人摆摆衣袖就要四散而去。
说书人见此情景急了,连忙说道:“好好好,不分手,不分手。咱们明天说说狄青元帅和百花公主初次在西夏见面的故事好不好,这样总行了吧?”
众人一听,乐了,叽叽交语,面露喜色来。说书人见状吆喝道:“明日话题就叫‘假盐商借道西夏,俏公主智识大山’。”
“啊?我们是要听狄青元帅的故事啊,怎么又说到什么大山了呢?”有人不解脱口问道。
说书人见状,得意起来:“欲知详情,下回分解啊。”说完收拾道具,携桌搬凳往前街茶楼去了。众人亦四散而去。
狄青与百花公主想到过去战场上交手的种种,仿佛昨日,一一在目。没想到自己的故事也会被其它人所感叹并传说。再想想两人一路走到一起,又是多么不容易。狄青不由地把手伸过去,搂住了公主的肩膀,两人依偎着走开了。仿佛从狄青的口中说出,这辈子,再也不能把你放开了。
然而世间之事正是:易得之事易失去,难得之事难失去。世事艰辛曲折多,苦尽甘来方是头。
......
半年后,城外树林草坡,一辆马车停在路边。这是秦州城外,渭水的支流将树林和草坡分在两侧。那草坡坡度很小,一眼望去,看不到头,与远处小山连为一体。此时刚刚入秋,空气十分清爽,正是出游的好时节。缓缓地,那驾车男子跳下车来,用手揭开帘布,正要将车中女子扶下车来。
只听见那男的说:“小心一点,要不我抱你下来吧。”
“不要,不要,我不要你抱,我自己可以下来。”
那男的不由分说地将女子一把抱起。女子忙说不要抱,不要抱,可还是很自然地把手搭在了男子的脖子上,让他抱着轻轻地放下了车。
“青哥,你扶我到前面草地上待一会吧。我想到那里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好,我扶着你。”
“你慢点走,别走那么急嘛。”男子见女子走路步子太快,紧张地说道。
那女子听了,“哼”了一声,跺了一下脚道:“真是把人快憋死了。走的快一点都不行,什么也不让做,闷死了。”
那男子赶忙笑着劝解道:“哎呀,再忍一忍,再忍几个月就好了。到时候你想干什么都可以,我的小公主。”
那女子紧接着道:“不行,我忍不住了。我想骑马,我想练剑,我想好好地活动一下。”
男的一听要骑马,还要练剑,顿时紧张起来:“不行,骑马练剑绝对不可以。”
“我就要骑马,就要练剑。”
那男子拗不过,就哄道:“好好好,骑马,骑马。”说着,便蹲下身子道:“快上来吧,我就是你的马,我就是你的剑。你让我去哪,我就去哪;你让我打谁,我就打谁。好了吧。”
女子一听,高兴地爬到他的背上,用胳膊搂着他的脖子,笑了起来。那男子就慢慢起身,绕着小圈子缓缓跑起来,嘴上还说道:“骑马喽,骑马喽......”两人笑着咯咯地嬉闹起来。
这对男女正是狄青和百花。原来百花已经有四个月身孕了,今日狄青特地陪她到这里来散心来了。女子怀孕四个月左右,肚子已经开始显现了。狄青紧张百花,让她好好养胎,就什么也不让她做。百花原本是一个骑马舞剑的女子,现在什么都管着她,她又怎么受得了呢,因此刚才的对话就不足为奇了。狄青也是什么都依着她,不敢让她受气影响身体。百花也知道这些,有时候就故意说一些类似的话,让狄青着急,逗着他玩。两个人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乐在其中了。
玩了会,尽兴了,二人便坐到草坡上说起话来。
“公主,我想他一定是个男孩。你看你现在这么喜欢吃酸食,应该就是男孩了。”
百花瞥了他一眼道:“我还以为狄大元帅和一般宋人不一样呢?没想到也有重男轻女的旧思想。我们西夏可就从来不会觉得女子不如男了。在我们西夏,女孩子也可以成为英雄,可以做男孩子能做的一切事情。”
“哦不,公主,我可不会重男轻女啊。男孩、女孩都是我们的孩子,我都一样地喜欢。你看,如果是个男孩子,那就像我一样;如果是个女孩子,那就像你一样。你说这该多好啊。”
“那可不一定,你怎么知道就是一个孩子呢?或许是个双胞胎呢?我倒是感觉近来身体沉的很,没准就是双胞胎呢?”
狄青也不跟她辩驳,就说道:“好好好,是双胞胎,就是双胞胎,你说的都对。”
......
后来百花公主果然生了一对双胞胎,一男一女。狄青和百花商量后,给儿子取名为“狄宁”,女儿取名为“狄懿”。“宁”即安宁、和平的意思。狄青是一个宽仁而爱好和平的人。虽然现在不当将军了,但还是希望天下太平,海内安宁,所以取此字为名。“懿”即聪颖美好的意思。就是希望女儿可以像她的妈妈一样,既聪明又漂亮。
再后来,听说他们开了一家熟食店,名叫“青花小栈”。说来这家店也是甚有意思。首先它名为栈,但是只供饮食不供住宿,所以叫“小栈”。店中所卖之食物呢,只有烧刀子酒、酱牛肉、发面馒头和高梁粥。或许是因为主推的食物都很有特色吧,据说生意还很不错。狄青和百花本来就不缺钱,但是呢,他们自己还是想要做点什么来丰富生活,因此才有了这家店。以后呢,想要做点别的,也可以去尝试。据说新店开业那天,店里来了很多老面孔。张义、虎妹、展昭、陈哑妹、杨排风、毛狗都来了。当然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西夏王爷元昇,他也来了。自然,他们知道狄青夫妇隐居这里,不想被太多人知道身份。因此也都便装出行,以便太过招摇。那天夜里,店里大厅围坐一桌子人,大家把酒畅谈,直到夜深方才离去。
值得一提的是,最终展昭还是去看了陈哑妹。展昭知道她在照顾她的舅妈,觉得她确实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好女孩,于是就经常去帮助她。而陈哑妹呢,闲暇之时,也会来开封府衙帮助展昭探案。最终,两人终于走到了一起,结了婚。而毛狗也终于还是认识到,虎妹喜欢的是张义,因此也尊重了虎妹的选择。张义在当了数次三角恋的背景后,终于在这一次风光了一把,最终也和虎妹成了家。而狄青也遵守了当时的约定,去做了他们的证婚人。对于张义来说,恐怕这就叫“坚持不懈,终有回报”吧。而杨排风据说遭到了杨府里一位新出现的神秘人物的疯狂追求,而杨统领目前也没有拒绝。具体是谁,暂时就不得而知了。至于桑纳和和宁公主,两人初次见面后,也是互有好感。那和宁公主确实如传闻一般,贤惠而美丽,桑纳对此亦是赞叹不已。而和宁公主受到吐蕃民众热烈的欢迎,又知道桑纳是个好男子,心里也是对这桩婚事甚为满意。
其中诸多细节,又岂能一时道尽呢?
狄青和百花公主归隐后,关于他们的事迹却在民间广为流传,于戏文,于词曲中,皆可窥得大略。
仁宗皇帝每忆起狄青,亦是感慨不已。皇佑四年(1052年)四月,侬智高举兵反宋。五月,袭破邕州,数败朝廷征剿之兵,消息传至京师,朝野震惊。仁宗皇帝于大殿召见众臣,商讨剿贼之策。殿下诸将见贼势大,皆不敢轻言攻伐之术。一时满堂屏息沉气,竟无一人言语。仁宗皇帝见群臣骇状,长叹一声道:“若狄汉臣在,侬智高必不敢西南而叛矣。”群臣闻言,皆羞愧而不能举目尔。(侬智高之乱原为狄青率众平定,这里因为狄青归隐,所以有改动。特此告知,以防误导。)
后值神宗朝,神宗皇帝亦对狄青大赞有加。神宗幼时,便知祖宗“志吞幽蓟而终数败不能尝”,故便立志复幽云故地,雪数世之耻。尝排近世将帅名次,以狄青出身寒微而能名震中外,为人深沉而有谋略,谨小慎微,全名节而有始终,对其颇为感慨思念。就令近人取狄青画像挂于宫中,旦夕观视,以寄远思。其追思之情,由此概知一二。
狄青逝世后, 朝廷念其功德,追封其枢密使、中书令,谥号“武襄”,以耀其门第,传其威名。(狄青生前就已官至枢密使,此处因狄青早早归隐,故有改动。)
适观汉臣者:
居庙堂而忧君国,竭躬瘁而尽臣道,是其忠也;
寡名利而薄富贵,待功成而独身退,是其义也;
携百花而远江湖,处民俗而隐山水,是其情也;
慎言语而恪臣节,恤士卒而肃军威,是其性也。
忠义两全,至情至性,岂不为大英雄乎?盖追此,时人皆谓其“大英雄狄青”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