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飞行篇4.“喷火”式战斗机(5)

Mark I
喷火式MarkI侧视图
喷火式早期型继续改进即为Mark I型[8],德哈维兰和陆道生产的螺旋桨被改进称为“通用”螺旋桨,于第175架喷火开始装备。随后根据驾驶员的反馈,将原本的平滑式座舱盖改为吹滴式座舱盖(一种介于水滴式和平滑式之间的舱盖形式,喷火上非常常见)以改善头顶空间和视野,同时将手泵式起落架改为液压式。这一系列的改进让喷火I型可以达到18600英尺(约合5700米)时最大速度367迈(约合591千米/小时),最大爬升率10000英尺(约合3000米)时为2150英尺/分(约合655.32米/秒,即10.92米/秒),实用升限为34400英尺(约合10500米)。驾驶员座位后方的11号框架处安装了一个稳压器,从N30XX号开始这个安装位置被提高了,因此影响了后方通透性,从N32XX开始稳压器直接安装在驾驶员座位头靠正后方。
其他的改进和飓风式战斗机一样,包括安装防弹玻璃和轻型合金装甲板以及后来被自封油箱取代的油箱防火套件。
喷火式MarkI
1940年,德哈维兰新型的螺旋桨为喷火式I型带来又一次起飞距离和爬升率的重大改进。两段式方向踏板被安装于所有前线喷火,这样能使飞行员的腿脚在战斗中抬得更高以更难出现“黑视”,也能让喷火能够小幅持续转弯。另一个改进是安装了后视镜,后来这种笼罩式后视镜被更简单的方形可调整式后视镜所取代。1940年9月开始,喷火式开始安装IFF系统,以避免误伤友军的情况再次发生。同时安装了新型电台,这使得飞行员能够更清晰地听到指挥以保持编队。1940年下半年开始,喷火开始安装舱盖一键抛离设备,只要拉动拉杆,座舱的锁定就会解除并被气流吹走,这种设计可以让喷火的飞行员更容易跳伞逃生。1940年11月,超级马林公司决定将新生产的各型喷火的副翼从布蒙皮制更换成轻型合金蒙皮,但是在此之后七个月,交付的喷火依旧还是布制蒙皮副翼。
1941年5月,用金属蒙皮副翼的喷火才从生产线上下来。[1][2][3][4]
PR Mark I
喷火式PR Mark I
二战开始之前,照相侦察机常规的做法是将轰炸机改装而成,这些轰炸机保留自卫火力,但是这并不能防止它们不被敌人截击。1939年8月,空军中尉劳伦斯·隆巴顿在空军中校雪梨·科顿(澳大利亚发明家、摄影师和摄影技术先驱,供职于英国皇家空军)的启发下在皇家空军总部备案了一个名为“敌区内照相侦察机”的备忘录。在备忘录中,隆巴顿认为应该选用高速小型战机改装来对敌区上空进行侦查,这些飞机可以利用其高速和高升限的特性来避免被探知和截击。隆巴顿推荐使用去除武装和电台加装油箱和照相装置的喷火来执行这种任务,空军上将休·道丁与其会面后,命令战斗机指挥部抽调两架喷火,N3069和N3071调离战斗机指挥部,送往驻扎在大伦敦市黑斯顿机场的黑斯顿飞行队,这是一个由雪梨·科顿指挥的秘密侦查组织。两架喷火被移除武装和电台,填上空的机枪槽和面板以保证结构强度和稳定性,采用浅蓝绿色“考姆汀”涂层并抛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