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无硬核,不科幻?"——关于科幻软硬之争,科幻简史以及一切(第二部分)(5)

2023-03-25科幻红辣椒铳梦 来源:百合文库
为技术的脑机接口体系。
舒曼共振最早由特斯拉
发现,他在《The Transmission of Electrical Energy Without Wires As A Means Of Furthering World Peace》
一文中这样描述舒曼共振:“如此令人震惊的事实是在这个连接中,就好像造物主他自己对这个星球进行了电力设计……”。随后由德国科学家舒曼
测量确认其频率为7.83hz。
在动画中,认为舒曼共振与人脑电信号频率相似,因此通过协议7使人类可以不经过任何终端,直接与其他人进行互联,使地球成为一个巨大的网络。
由此,催生出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在Lain世界中,一种被称为Accela
(词根带有加速的含义)的机械毒品被大量使用。Accela利用脑机接口通过将人脑超频,让思维速度提升以跟上网络传输的速度,从而获得信息流下的欣快感(剧中称这种病态需求为Infornography
,大致等同于信息依赖症)。这是否让你想起了每日手机电脑不离手,通过疯狂浏览各种碎片化信息以满足自身的现代人呢?
同时,人们彼此相连,彼此的独立人格渐渐互相融合,每个独立个体的隐私已经无法在安然无恙的保存在别人无法探查的黑暗之下了。在网络还并不发达的那个年代,制作人们就已经深刻的预言到了深处信息流中的现代社会难以避免的隐私问题。
另一方面,在Lain世界中,人们使用一种被称为NAVI的终端,其功能非常类似电脑。NAVI可能是“Knowledge Navigator”
的缩写,由苹果CEO John Sculley
在1987年提出。他在Ted Nelson
提出的“超文本”
概念上,认为“Knowledge Navigator将可以应用于多媒体应用,能够利用大面积高分辨率平板显示器来支持文本、全彩、图片和电脑动画。它也可以实现高保真的语音合成与语音识别。Sculley强调Knowledge Navigator不需要采取任何特定的外观形式;它可以是桌式电脑,手提电脑,甚至可以放在衣服中。”
而如今,这个预言早已实现。但在Lain的世界里,这个设想被进一步展现,不仅仅是多媒体,甚至于人类的思想也以超文本的形式碎片化的连接在了一起。
由舒曼共振连接着人类们的集体无意识
(荣格提出的心理学概念),最后竟然让地球这个巨大的网络生成了一个类似盖亚意识的智能人格。更为可怕的是,这个集体无意识人格的终端渐渐发现,真实世界与网络世界的边界开始模糊了,“记忆中不存在的事情就从未发生过……你只管去改写记忆好了。”,连记忆也能随心所欲的篡改,甚至能影响现实世界,毫无疑问真实与虚拟被彻底的消解了,整个世界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与此同时,随着真实与虚拟的融合,主角对于自我的认知也开始疑惑。“我是谁?”这个问题再一次抛出。最终,主角虽然明确了自我,也明白了一个事实:“真实与虚拟是彼此分隔的。”于是到最后,主角选择消解了别人记忆中的自我,最后成为在真实与虚幻中徘徊的幽灵,陷入永世的孤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