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从《红楼梦》看古人如何消夏避暑(3)

2023-03-26红楼梦贾宝玉林黛玉大观园 来源:百合文库
鲜荔就是新鲜荔枝,在当时的北京,夏天的时候还能够吃到新鲜的荔枝。这就从一个小侧面上反映出了贾家的富贵。
过去的年代,新鲜的荔枝极难储存,能够吃到新鲜的荔枝十分的不易,杜牧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提到了荔枝的难得。可见能够吃到新鲜的荔枝除了皇家就是贵族了,普通人家哪有这个条件。
吃水果也是有讲究的,第三十一回,晴雯提到“才刚鸳鸯送了好些果子来,都湃在那水晶缸里呢,叫他们打发你吃。“湃”的意思是用冰镇,或者用冷水浸,使东西变凉。汪曾祺的散文《夏天》就写道“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就是这种原理。
这种方法还可用以茶饮,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说着,芳官早托了一杯凉水内新湃的茶来。因宝玉素昔秉赋柔脆,虽暑月不敢用冰,只以新汲井水将茶连壶浸在盆内,不时更换,取其凉意而已。”
五、日常的生活习惯
一个是乘凉。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宝玉吃酒回来“只见院中早把乘凉枕榻设下。”古人十分注重乘凉,有一幅宋画就叫作《槐荫消夏图》,算是对此情境的最佳诠释。
夏日炎炎,一株浓萌的槐树下一男子袒胸、翘足,仰卧在凉榻上,闭目养神,怡然自得。此外古诗中也多有这样的描述,比如出自宋代诗人秦观的《纳凉》: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还有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可见乘凉主要有坐卧为主。
再一个是洗澡,"沐浴"即洗澡,现代口语很少说"沐浴",但它却是古代常用之词。我国沐浴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甲骨文中就有沐浴的记载。
在古代,如遇重大事件或节日,人们要"沐浴更衣表示心洁崇敬",根据我国诸多资料发现,古代人比我们想象中要卫生的多。秦汉时,已形成了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习惯。以至于官府每五天给的一天假,也被称为"休沐"。
所以在曹雪芹那个时代,夏天时冲凉洗澡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不要说贵族,就连普通人家也是如此。书中多次提到洗澡,比如第三十一回,晴雯道:“起来,让我洗澡去。袭人麝月都洗了澡。我叫了他们来。”宝玉笑道:“我才又吃了好些酒,还得洗一洗。你既没有洗,拿了水来咱们两个洗。今儿也凉快,那会子洗了,可以不用再洗。我倒舀一盆水来,你洗洗脸通通头。”
还有第三十六回,宝钗与黛玉等回至园中,宝钗因约黛玉往藕香榭去,黛玉回说立刻要洗澡,便各自散了。
总之,关于如何消夏避暑,古人也是方法多多,尤其是贵族之家,既有能够纳凉的居所,也可以通过饮食、生活习惯等解决热的问题,虽然没有空调风扇,但这些小妙招却无不透露着古人的大智慧,想想也是非常清凉的呢。
作者:闲月玲珑。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