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西游记》之菩提祖师之谜——第九章 《西游记》中的折射(3)

2023-03-27解谜西游记换个角度看西游 来源:百合文库
发现问题了吗?佛在劝人学道,学佛的过程也是学道,成佛也即是得到道果!且在《四十二章经》中佛说要修道的言论远不止于此三条。故我认为,《四十二章经》中记述的佛的言论是中国人翻译的,“道”这个概念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至东汉时期在中国人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国人无法用另一个概念来取代“道”,而“道”所衍生的意识形态中,也包括佛家思想。所以在《西游记》中,寺院出现道士、道观出现僧人就不足为奇了。吴承恩不知道这种明显的错误吗?他肯定知道,就是因为他知道“道”乃天理,乃世人追求的终极目标,不是统治阶级用以治理人间所采用的某种意识形态,那么你以何种身份、在何处修行便无关紧要了。
根据佛经、史料记录,佛家思想追根溯源之集大成者实乃释迦牟尼尊者,在书中折射称为如来佛祖。如来佛祖第七回出场自我介绍时就说“我是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尊者,南无阿弥陀佛”。东晋后秦时期的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344-413年)翻译了大量的有关龙树中观学派的学说,主张“八不中道与实相涅盘”。这个龙树中观学派的代表人物就是龙树菩萨,他大约活跃在公元150年-250年期间,著有《中论》,他认为释迦牟尼佛提出的缘起是全面的,不单纯说有说无,而是有无的统一。《中论》最重要的观点就是: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 。
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 。
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如诸法自性,不在于缘中。
以无自性故,他性亦复无。 
这本《中论》就是在佛教典籍《妙莲法华经》的基础上解释佛家思想。国内历史上关于释迦牟尼的记载最早见于《妙莲法华经》。《法华经》成书年代已不可考,但不会晚于公元1世纪。《法华经》云:
我释迦牟尼佛,于娑婆国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翻译过来就是我佛释迦牟尼,在现实世界,成就无上真正道。
类比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老子、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孔子,吴承恩认为佛家思想也是逐渐形成的,至释迦牟尼佛才成为集大成者。而且吴承恩认为佛家思想、道家思想、儒家思想证的果、到达的终点归根到底是一样的,用一个“道”字即可表达,所以吴承恩在书中的诗文中含蓄的表达了道家、佛家、儒家“同契”的观点:
第七回诗曰“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是知音。万相归真从一理,如来同契住双林”。
孙悟空被封为齐天大圣不是假的,现在(明朝)看来,儒家思想可以与天齐平,封孙悟空当个弼马温是天庭大才小用,折射到历史上,孔子20岁出头的时候确实管理过鲁国的畜牧业。但是“万相归真从一理”,这个理就是“道”,如来在得道之前同样还在双树林住过呢。
第九十九回又曰“莫把经章当容易,圣僧难过许多般。古来妙合参同契,毫发差殊不结丹”。
吴承恩认为佛教经文典籍是很重要的,成为圣僧要比很多事情都难。从古至今道家的参悟其实跟参悟佛法一样,细微的差别就在于结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