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灌水日记 9月29日

今天我想跟大家谈谈关于评判的问题,自从接触心理学以后圈子里的人就不断告诫我“不要评判别人”,礼拜一在金轮聚会的时候木子也跟我提到了类似的问题,所以我想简单地谈一下自己的看法。通常我们可以把在日常生活中眼睛看到的和耳朵听到的称之为原始信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接受到数以百计千计的原始信息,接受了这些信息以后我们的大脑会进行一个过滤,把那些看似对自己没用的原始信息排斥在外面,把那些看似与自身有一定关联的原始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和处理,让它变成某种对我们有用的信息。(比如我在涉足音乐之前从没注意到哪里有音乐会、哪个音乐培训中心师资优良、考进艺术院校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身边有哪些专职搞音乐的人,而当我真正推开音乐之门进去以后才发现,原来报纸、电视上、地铁里的广告栏与音乐相关的信息是那么不胜枚举、音乐无处不在地充斥在生活当中,之前之所以故步自封地活在一个没有音乐的世界是因为那个暗箱操作的大脑因为不能把它加工成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才排斥在外)。
有时候我们可以把大脑处理原始信息比作捕鱼和烧菜的过程,原始信息就是广阔无垠的海洋里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鱼,如果用来捕鱼的网织的不够密,那么一网捞上来的鱼肯定都是鲫鱼啊、鲈鱼啊、扁鱼啊之类的大鱼,而漏网的肯定都是那些麦穗鱼啊、虾虎鱼啊之类的小鱼,每次当我们浇上糖、醋和酱油,在锅里闷上那么二三十分钟,一只在水里活蹦乱跳的鱼就变成了一盘餐桌上美味可口的下饭菜。大脑处理原始信息的过程就好比烧菜,摆在我们面前的永远是那条烧熟了的鱼,因为我们和原始信息之间永远隔着一层大脑,所以我们永远也无从得知“海里的那条不幸沦为我们口中之物的鱼究竟长得什么样”,换句话说,我们永远都不可能越过大脑直接去处理原始信息。
通常我们想要评判原始信息,也就是不依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但是因为我们得到的全都是加工和处理过的信息,我们误以为经过大脑加工的信息就是原始信息,(就好比我们想要知道水里活蹦乱跳的鱼长什么样,可摆在我们面前的永远是餐桌上美味可口的佳肴),所以我们的任何一种评判都未免有失偏颇。那么大脑是如何加工信息的呢?我们知道每个人都生长在不同的家庭环境和文化背景当中,在家庭和文化中生活了二三十年的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价值体系,比如做一个贤妻良母必备的行为准则,比如如何在一个随时都可能受伤的环境当中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比如如何沿着主流社会设置的台阶一级一级地往上爬,而我们大脑处理原始信息的标准就是依据这些原则。如果我在成长的过程中被塑造成一个奋发向上、想在现实中有所作为的人,我看见那些沿街乞讨的流浪汉第一感觉肯定是他们好吃懒做、他们是那种坐吃山空的人,因为我那个加工信息的头脑总是这样告诉我:
就算没有任何技能你做清道夫、挑粪工自食其力总行吧?如果做事勤快点你还怕找不到生活的出路吗?就算生活把我所有的路都堵死了,我也不可能沦落到你们那一步,(换句话说,我永远都不可能看到迫于生活的无奈,他们是怎样一步一步沦落到山穷水尽、街头乞讨的地步,因为我的大脑告诉我,如果认同了他们,我就会失去进取的动力过一种颓废堕落的生活);如果我被生活塑造成一个用情专一、具有传统家庭观念的人,我一定对那些包小三的男人、傍大款的女人嗤之以鼻,因为我那个加工信息的头脑总这样跟我说:包小三的男人都是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人渣,傍大款的女人都是那种贪图钱财、没有能力自力更生的弱势群体,如果沦落到他们那种地步我一定会被所有人唾弃不已,(换句话说,我永远都不可能看到某个男人在婚姻的围城以外找到真爱,或是某个女人把自己在生活中找不到出路而不得不求助于有钱人视为理所当然,因为我的大脑警告我,如果认同了他们,你就会背弃你自己的价值观,做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任何地位的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