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重铸版】天龙同人《青衫磊落险峰行》第二章——银生通海(2)

银生侯看着地图想了想,这种‘兼领’的说法名义上通海都督府还属大理,他只是大理的一个都督,但实际上不就是划归了他银生侯国吗?只是这种说法听起来不像卖国罢了。
大理国现今的行政区划分为两级,除首府一带外,外地分为二都督府和六节度府,其中都督也可称节度,二者区别不大。每府之下,有郡、赕、州、城、镇、道、部、甸等,八者同级,只因性质不同而不同名。郡与赕、州是行政、经济性质更强的建制,前者由节度府治理,后两者由中央委派长官,其中赕是贵族世系,州则是中央调派。城、镇则是军事性质更为浓厚,由节度府掌控。而道、部、甸则是节度府负责羁縻的各族部落,独立性与自制度非常高。
银生侯国本有银生节度府的开南城、石桑郡、俗富郡三地与改州为郡的牟州,现在杨允贤答应将节度府剩余的威远赕、石鼓赕与路赕三地也都交给银生候国,至于南方大片土地的芒乃道,那是民族自治领谁说了也不算。通海都督一职,则可让银生侯国多了通海郡、建水郡、石坪城、延众镇四地,而通海都督府内的那些部、甸则也是谁说了也不算的少数民族自治领。
公元1044年末、大宋仁宗庆历四年、大理天明元年,杨氏发难,拥立段思廉为帝。段思廉是太祖段思平的玄孙,段思廉之前,皇位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流传于当年太祖弟弟段思良一脉,如今通过夺宫之变,统治权力重新回到了段思平一系子孙的手中,改元保安。表面上看,大理国自建国以来似乎比较平稳,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发生,但事实上,统治集团内部各种势力的矛盾冲突相当激烈。尤其是有了银生候粗暴的干涉后,这样的内部斗争更加血腥了起来。
大理国的军队分为三种:常备军、乡兵与夷卒。常备军是核心战斗力,全国总共有接近三万人,理论上是直属中央,然而实际上却被皇室与杨、高、董、赵五家瓜分。乡兵则是一种亦兵亦农的武装力量,以村邑为单位,按军事需要编制起来,平时从事农耕,农隙进行训练,战时负担兵役,必要时全国最多可征发十万人。夷卒是指从被征服的各个民族部落中征调而来的士兵,最多时亦可达到十万人。
银生侯国并不参与中央的政治斗争,因此也无缘于常备军,只被允许训练乡兵,战时才可征募乡兵组建军队,非战时不许保留。至于夷卒,银生侯国本就是附属国,自然也没有听命于自己的蛮族。但银生候治理贤明,深得民心,所以动员起来士兵比例可以出奇的高,仅银生候国现有的四地便可最多拉出八千人。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银生候一百多岁却貌若二十,能以一己之力杀高氏数百高手、战数千兵卒,这些信息在传播的途中又不断被有意无意地神话、夸张,于是在愚昧迷信的落后之地,他自然被百姓看作是神一般的存在,佛教徒认为他是活佛,道教徒说他是能炼长生不老丹的仙人,原始宗教的蛮族也认为他是天神下凡。
银生侯国秘密派兵至首府,杨允贤在朝堂之中提出废立之事后,高氏与董氏坚决反对,于是杨允贤将早已准备的刀斧手叫出,董氏与高氏也唤来家兵,三方战成一团,银生候杀入,最终将首府一带的高氏歼灭后率军北上剑川攻打高氏族地,而杨氏则将董氏势力彻底踢出首府,但未能斩尽杀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