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玛克西姆·高尔基:一个诗人的故事

2023-04-26高尔基短篇小说俄语文学 来源:百合文库

本篇大约写于一八九三年,最初发表于一八九四年六月二十九日《伏尔加通报》。译自《髙尔基三十卷集》第一卷。作品反映了青年髙尔基的美学观点:文学艺术应为人们指出获得幸福的真正途径,鼓舞人们去建立功勋,有助于清除人们心灵上的个人主义污垢;反对文学艺术脱离生活,强调作家和诗人对人民应具有高度责任心,而作品则应是“简洁、朴实、真诚,象火一样的炽热。”
曾经有一个诗人,他没有写过一行诗,便死于贫困,因而他没有玷污自己清白的灵魂——他没有暗地里或公开地轻视过众人,没有吹嘘过自己,没有贪图过荣誉,没有失掉诗人心灵中那种值得人们敬重的圣洁的品德。
请您相信我,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诗人,确实有过,而我想要讲的是:是什么东西使他未能活下去并闻名于世。
他住在一座大城市的近郊,一条弯弯曲曲、污秽不堪的街道上的一个小阁楼里。从阁楼的窗口望出去,整个城市尽收眼底,它是那样拙劣、杂乱,在明媚晴朗的日子里,从上面看去,它就象一只肥胖的乌龟,喧闹,肮脏,并由于背上落下如此多的阳光而兴高采烈。
他不喜欢这个城市,虽然他怜悯它。他有自己的天地,在那儿他建造起许多别样的城市,让与这个城市和地球上所有城市的居民迥然不同的人住进去……这是一个漫无边际的幻想的天地,在那儿非常容易迷路,在那儿更容易失掉心灵和理智的力量。
如同大多数诗人一样,我的诗人在年轻时就认为,在他脚边展开的这个城市的生活,并不是人们应该得到的称得上幸福的生活。由于有这样的想法,他认为自己是一个负有指出真正幸福道路使命的人,以自己灵感的光芒照亮生活的黑暗,以自己的精神汁液洗涤人们心灵上卑下欲望的污垢……
在寂静的夜晚,他坐在窗前,谛听着为争取生存权利而斗争的低沉的嘈杂声。这声音从城里传入他的耳中并飘向柔和的天空,在经过一天神经上的狂乱不安而倦乏的大地上方,天空若有所思地张挂了绣满金色星星的天鹅绒般的帐幕,——他一面听,一面忧郁地摇着头,因为这声音是那样干巴,从中听不到使人对美好的未来抱有希望,给人心灵上以慰藉的柔和的调子。于是他奋笔疾书,把自己的爱与恨,非议与赞许,充满他心灵的一切倾吐在纸上……可是每当灵感消耗殆尽,而他读着刚完成的诗篇时,深切的悲痛便渗透着他的心,渗透到那个不久以前还充满着创造生活的热切愿望的心。那写在纸上的与心灵里沸腾的东西迥然不同;出现在纸上的不是坚强的信念而是冷冰冰的、众所周知的老生常谈,不是新颖的思想,而是含混不清的陈词滥调和暗示……
于是他哭泣,愤懑,抱怨,重又提笔写作,并暗笑第一个把创作的痛苦称为甜蜜的痛苦的人。
在发生我要讲的这件事情之前,我的诗人一直这样生活着。
有一次,在一个月明之夜,当他搜索枯肠,推敲着新的诗句,坐在窗边,俯瞰已经入睡的城市,仰望空中那些欢愉而又若有所思的光华灿烂的繁星时,——在这个夜里,在他看累了的眼睛前面闪过了一种象影子一样透明、象梦幻一样不可捉摸的东西,它一闪而过,一个只有他的心才能听到的声音悄悄地、但清晰地对他说,你听我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