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从《红楼梦》和《闲情偶寄》,看曹雪芹和李渔眼中的美人

2023-04-26红楼梦林黛玉 来源:百合文库
近读李渔(号笠翁)《闲情偶寄》,《声容》一篇讲了这位热爱生活的才子在品评妇人上的研究。览其选姿修容治服之论,不免想到红楼梦中的美人们,自叹大才子如笠翁曹公,对美人的见解是如此契合又如此细腻。《声容》与《红楼梦》,交相辉映出一众不同凡俗的美人群像。
一、美人之眉
《红楼梦》的第一女主角林黛玉,书中没有对她面容的描绘,却凭一双眉眼让人念念不忘。宝玉初见黛玉,不在意衣饰华美,只端详其貌,却先是写了一句“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脂砚斋甲戌本侧批道:奇眉妙眉,奇想妙想。其后,更是以此为据,为黛玉起了一个美字,“颦颦”。足见曹公对美人之眉的重视。
李渔也看重眉毛,以为画眉要以“曲”为妙,写道是:“‘眉若远山’‘眉如新月’,皆言曲之至也。”然而这个“曲”的度是要仔细把控的,“不能酷肖远山,尽如新月,亦须稍带月形,略存山意”。
李渔对美人画眉的技术要求如此苛刻,也难怪近代的美人阮玲玉,演出前要花一个小时来修整眉毛了。曹公更是将这种审美理想化,把一双原生态的罥烟眉放到了最偏爱的黛玉的面容上,不仅使佳人更添了让人思慕的韵味,也与黛玉风露清愁的人品相得益彰,令人叫绝。
曹公对美人之眉的审美更流连在自然态度上。宝玉问金锁一回,第一次近距离写宝钗的形容,用“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眉成“翠”色是因古代女子用黛螺画眉之故,“翠眉”是形容美人的典故,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就有:“眉如翠羽”。“眉不画而翠”写宝钗的自然标致,一定程度上也寄托了作家的美人天成的审美理想。
二、美人之态
《红楼梦》中的美人们,大多都不会轻易“露脸”,人物一出场,先是写其人的“态”,这是作者高明处。黛玉进贾府,在众人眼中形容是:“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写与黛玉命运映照的香菱之貌,是借周瑞家的说出来:“像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其风流态度,人品气质,都是美人的态。
笠翁直言:“媚态之在人身,犹火之有焰,灯之有光,珠贝金银之有宝色,是无形之物,非有形之物也。”可见写星眸香腮,皓腕贝齿者不知美人,不摹面容而别写媚态者方知美人深矣。
笠翁更是由“媚态”生发出对“尤物”的定义:“惟其是物而非物,无形似有形,是以名为‘尤物’。凡女子,一见即令人思,思而不能自已,遂至舍命以图,与生为难者,皆怪物也,皆不可解说之事也。”以此来关照红楼里的一对“尤物”,方知此言不虚。
尤氏两姐妹的出场都是家常装扮,却比盛装艳服更夺人心魄。写贾琏偷娶二姐后晚间欢会时的形容:“大红小袄,散挽乌云,满脸春色,比白日更增了颜色”。
写比姐姐更胜一筹,“绰约风流”无极的三姐:“松松挽着头发;大红袄子,半掩半开,露着葱绿抹胸,一痕雪脯;底下绿裤红鞋,一对金莲,或敲或并,没半刻斯文;两个坠子却似打鞦韆一般,灯光之下,越显得柳眉笼翠雾,檀口点丹砂。本是一双秋水眼,再吃了酒,又添了饧涩淫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