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揭秘《红楼梦》花朝节,从曹雪芹的1个错误和3处伏笔说起

花朝节,是《红楼梦》中“隐藏”的一个关键符号。
了解这个关键符号,要从曹雪芹的一个“错误”说起。
请看《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书中道: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
看起来,似乎很合理,也很有趣。但仔细分析,其实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芒种,二十四节气之一,指“有芒之谷”。
南朝梁·崔灵恩《三礼义宗》记载:“五月芒种为节者,言时可以种有芒之谷,故以芒种为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也说:“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思是,芒种在农历五月,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芒种,主要与农忙有关。数千年来,没有任何关于“饯别花神”的文字记载。
曹雪芹通过三处伏笔,说明了这处“错误”背后的深意。
01、黛玉葬花贾宝玉与众姐妹一处玩耍,唯独没有看见林黛玉,知道她躲到别处去了。文中道:
(宝玉)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叹道:“这是她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这花儿来了。等我送了去,明儿再问着她。”说着,只见宝钗约着他们往后头去。宝玉道:“我就来。”等她二人去远,把那花儿兜起来,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和黛玉葬桃花的去处。
在宝玉快到花冢时,转角处听见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边哭,一边念诗,这便是让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感概的“黛玉葬花”。
在这里,曹雪芹留了第一处伏笔——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
按照自然生长规律,石榴的花期在农历5-6月,凤仙的花期更晚,在农历7-10月。而此时,正值四月下旬,石榴和凤仙还没有开会,怎么可能会“锦重重的落了一地”?能够繁花似锦、落花满地的节气,只能是春天。
这就是在提醒我们,所谓“芒种”只是虚笔,真实的时间在春季。
02、赏红习俗让我们回到关于“饯别花神”的描写,文中说:
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头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摇,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的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这个习俗确实存在,名叫“赏红”。只不过,不在“芒种”,而在“花朝节”。
查《辞海》“花朝”一条,解释是:“旧俗以夏历二月十五日为‘百花生日’,故称此日为‘花朝节’。一说为十二日,又说为初二日。”意思是,“花朝节”是百花的生日,节日时间有三种说法:二月二日、二月十二日和二月十五日。
清朝时,花朝节多在农历二月十二,而且十分盛行。《红楼梦》中即以“二月十二日”为花朝。
花朝节的别称很多,习俗也很多,最重要的有两个:一个是“赏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