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细说《红楼梦》里的谶语运用

2023-04-27红楼梦 来源:百合文库

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红楼梦》堪称一部空前绝后的描绘贵族世家的巨著,其人物关系之庞杂,情节结构之精彩,艺术手法之纯熟,长久以来均为人称道。其中蕴含多重的命意,存留无数值得探究的问题,使读者难 “解其中味”。而谶语的应用,将宿命这一张大网,铺张起来囊括住贾府这个簪缨大族,步步埋留下大厦将倾的迹象,引领读者怀着一种对“宿命论”的共情认识,去见证一个世族的衰败。
《说文解字》云:“谶,验也。有徵验之书。河洛所出之书曰谶。”谶语就是一种秦汉间带有先验性质的隐语,可预示吉凶。在红楼梦中,谶语的运用,往往起着揭露人物性格,预示人物命运的作用。
在脂砚斋评本红楼中,多处夹评直接点明:“怀金悼玉,大有深意”(第五回)、“这是隐语微词”(第八回)、“作签语以射后文”(第四十二回)……全然用以预告悲剧的“凶谶”,就是《红楼梦》这部繁华叙事中的命运讯号。而这种讯号的出现,人物生命情景便急遽下坠陨灭。(此处为欧丽娟《大观红楼》说法)在阖家欢乐,歌舞太平的场景下,谶语的出场,对悲剧结局的暗示性更强,两种截然相反的场景对比,更鲜明地加剧了小说的戏剧性。
一、谶语的种类
虽谓之谶“语”,但其表现形式却绝对不只局限在语言层面,物品、图案、曲子等等,皆可具有“谶”的性质。这些事物在特定情节环境中安排出场,通过不同艺术手法揭露其具预言性的一面,处处设伏,从而遗留下命运的蛛丝马迹。
(一)名谶
名谶是笔者自己组字冠之,小说中众多人物或事物的命名,或多或少都透露着折射命运走向的意味。如众人熟知的“元春、迎春、探春、惜春”首字组合即为“原应叹息”,香菱原名甄英莲意即“真应怜”,秦可卿与秦钟的结局都与“情”字脱不开联系。
开启全文情节的贾雨村、甄士隐二人,即假语存、真事隐;若干配角,竟也附上意义:偶得贾雨村青眼的娇杏即“侥幸”、被薛蟠打死的冯渊是真“逢了冤孽”,又如金钏映了宝钗,小红林红玉又合了宝黛,门下清客詹光实属“沾”贾府之“光”,钱华之“钱开花”,单聘仁之“善骗人”……
又如物名,“群芳髓”落得众香“碎”满地,千红一“哭”之茗又藏着多少女儿泪,万艳同“悲”酒又与上文的茶相对,另痴情/结怨/朝啼/夜哭/春感/秋悲六司,又暗指书中悲欢离合。
诸如此类,以其名衬其人或物,行事做派,终局下场,均可从几个单字中窥见。
(二)物谶
在普通小说的构建中,物常常被视作意象,具有象征意义,红楼中诸物,出现的都别有来历,逃不开“谶”的神秘色彩。
譬如第一主人公贾宝玉生来所衔的“第一灵物”通灵宝玉,竟起着撼动心神的作用,主人公的痴症好坏,全赖着它。上刻“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字吉谶。恰相对的是,宝钗有一副璎珞,也刻八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对的极规整。
癞头和尚的“金玉之姻”一说,更暗指宝钗间的结合视为“天作之合”。但笔者认为,二人的婚姻悲剧与这两件灵物是有关联的。宝玉之玉,是真正天赐,宝钗之圈,却实属人为,天赐与人为强而相合,岂不悲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