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红楼梦里的元宵节,热闹背后藏着悲凉(3)

2023-04-27红楼梦元宵节 来源:百合文库
元宵节来临之时,作为贾府的当家人,贾母便带领合族女眷在大门外迎接,贾赦则率合族子弟在西街门外等候。
在鼓乐声中,一对对凤龙旌旗族拥,宫女们提着销金炉,太监们捧着香巾、绣帕等物,元春坐在由八个太监抬着的金顶鹅黄绣凤銮舆里,款款而至娘家。
贾母率众跪迎元妃,便有太监扶起贾母,跪请元妃下舆更衣。接着,在昭容、彩嫔等宫女的引领下,元妃登舟观园。
元妃又令补撰《大观园记》、《省亲颂》等文。迎春、探春、惜春、李纨、薛宝钗、林黛玉各题一匾一诗。钗黛二人所写的匾诗得到元妃大赞。
元妃又观看了贾蔷张罗的四出戏,给予了戏演得最好的龄官奖赏,后按例对贾府所有的娘家人赏赐了定制礼品。
到了"丑正三刻",执事太监"请驾回銮",元妃省亲结束。在依依不舍中,元春拉着贾母王夫人的手,反复叮嘱"保重身体",不必为她省亲"奢华糜费"地铺排,今后"天恩浩荡"见面容易"一月许进内省视一次",便回宫去了。
元妃省亲回宫后,还制作了灯谜,让太监带回贾府,与家人同乐。贾母、贾政及迎春、探春、惜春等人也回制了灯谜。
元妃的元宵节省亲至此告一段落,落下帷幕。又似乎,元宵节贾元春省亲,大喜之至。
五、三次元宵节的比对意义
曹公在《红楼梦》中着力于刻画这三次不同凡响、大喜大悲的元宵节,有着强烈的比对意义。
首先,元宵佳节被曹公注入了厚重的反向蕴味,这个节日原本是喜庆佳节,却隐藏着大喜之下"祸福相依"的大悲。
这是曹公惯用的隐喻手法,之所以要重点写元宵节,且以元宵节作为《红楼梦》的开篇,真正的用意是通过"元宵"的谐音"缘消"这一化外音,渲染《红楼梦》要揭示的主题:贾府的盛极而衰,大喜与大悲必然联袂而至。
不得不说,曹公是善于预埋伏笔的高手。
其次,曹公简写甄府的元宵节,详写贾府的元宵节,一简一详,明面上甄府的元宵节很悲惨,无疑暗示着英莲及甄府的苦命;写贾府的元宵节奢华而又讲究,暗地里却又隐藏着败落的迹象,其实更为悲惨。
这样的比对与隐射,更加凸现了贾府之败比甄府有过之而不及,增添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甄府败得很快,就因在元宵节里,英莲被人贩子拐走,后又遇上火灾,原本家境还算殷实的甄府一下不复存在,败落得干干净净。
而显赫的贾府,其败落的过程则不显山不露水,需细细品位,所以贾府的元宵节明面上热闹而又奢华。
第一次元妃在元宵节回娘家省亲,其盛大的场面让人叹为观止:大观园内帐舞龙蟠,帘飞彩凤,到处张灯结彩,插花焚香…
第二次"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也是极尽气派,不仅摆了隆重的家宴,合府参加吃酒看戏,观灯猜谜,还大有讲究地详写了过元宵节的繁锁程序及各种古玩的摆放、过节物件的布置等等,可谓富丽堂皇之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