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乐不思蜀”的刘禅,真的是“大智若愚”吗?(2)

但不知从何时起,网上突然涌现出一批称赞刘禅的声音,称他其实是“大智若愚”。之所以表现得“乐不思蜀”,其实是在迷惑司马昭,打消了司马昭的戒心,从而可以颐养天年。举国投降,正说明他是个仁义之君,为的是保全国家百姓免受生灵涂炭之苦等等等等......
那么“乐不思蜀”的刘禅,真的是“大智若愚”吗?
我们从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真正的刘禅到底是什么样的!
史学家眼中的刘禅其实在古代,对刘禅的评价一直都是盖棺定论的。
陈寿在《三国志·后主传》中评价刘禅:
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坚则为昏暗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
也就是说,刘禅能成为什么样的君主,在于臣子怎么样引导。被贤臣辅佐,即是循理之君;被奸臣迷惑,便是昏庸之主。素丝本来没有颜色,只有使用颜料将它染上颜色,它才会呈现出什么颜色来。

“乐不思蜀”的刘禅,真的是“大智若愚”吗?


纵观刘禅的一生,前期被诸葛亮辅佐,尊称诸葛亮为“相父”,又全力支持诸葛亮北伐,表现虽然称不上至善,但也算可圈可点。后期受奸臣黄皓的蛊惑,花天酒地,不理朝政,连魏国是否会进攻蜀国这样的大事,都听信黄皓的谗言去求神问卜,对姜维等人的提议置若罔闻,最终导致亡国的命运......所以陈寿对刘禅的这个评价,算得上十分精准。
陈寿虽是史学家,但他也是生长在三国后期的人,从小在蜀国长大,对蜀国有深厚的感情,在史书中潜移默化的褒扬蜀汉,也是有的。
同为蜀汉遗臣的王崇,所著的《蜀书》中论后主曰:
后主庸常之君,虽有一亮之经纬,内无疏附之谋,外无爪牙之将,焉可括天下也。

“乐不思蜀”的刘禅,真的是“大智若愚”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