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浅谈各种理论或现象在小说中的应用(6)------感觉阈值与韦伯-费希纳定律

2023-03-16小说写作教程 来源:百合文库
摘自百度百科:感觉的产生需要有适当的刺激存在。所谓适当的刺激是指能够引起感受器有效反应的刺激,刺激强度太小不能引起感受体的有效反应,而刺激强度太大则反应过于强烈而失去感觉,这两种情况都产生不了感觉。各种感觉都有一个感受体所能接受的外界刺激变化范围,感觉阈是指感官所能接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觉的灵敏度。
肯定有人看懵了,我用大白话解释:
此时有一粒灰尘跑到你脸颊,因刺激强度太小导致你无法感受到灰尘的存在,此时为你感受灵敏度下限;把灰尘换成巴掌,那么你能拥有最小值的感觉,那么这次为你感受灵敏度的下限。
换成一枚RPG对着你脑袋发射,因为刺激强度太大导致你同样无法感受到痛苦存在(头都没了,哪来的痛苦),这是上限;如果把RPG换成霰弹枪,你可以还死不了,但感受到最大值的疼痛,那么这是你感受灵敏度的上限。
感觉阈值分为绝对感觉阈值和差别感觉阈值,区分两者是以是否主动成为感觉接收方为前提。
绝对感觉阈值为被动成为感触接收方为准,差别感觉阈值是以主动成为感觉接收方为准。
例如:
绝对感觉阈值→人眼只对波长380-780nm的光波刺激发生反应,人耳只对20-20000Hz范围的声波刺激起反应
差别感觉阈值→你手提1000g的砝码,但增减1g时无法感受到重量变化,当增减幅度达3g时才能感受到重量变化
(感谢百度百科提供案例)
那么什么是韦伯-费希纳定律?这是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的总称,该定律是用来测量差别感觉阀值的具体数。(因为这两条定律,才让心理学走向可观测、可证明之路,心理量表以此为基础)
先是在19世纪40年代,德国生理学家韦伯(E.H.Weber)在研究重量感觉的变化时发现,差别阈值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并表现出差别阈与刺激量的比例为常数。即
式中 △I——差别阈;I——刺激量;k——常数,称为韦伯分数
随后德国心理物理学家费希纳(G.H.Fechner)在韦伯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感觉大小通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刺激强度增加十倍,感觉强度才增加一倍。由此费希纳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费希纳定律的经验公式:
式中 S——感觉量;R——刺激强度;k,b——常数
后来许多实验证明,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当刺激强度接近绝对阈值时,韦伯比例值将会上升。费希纳定律也只适用于中等强度刺激范围,这一定律在感官分析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再次感谢度娘提供相关公式)
如果到这里还是看不懂还是没关系!
我们仅需知道:绝对感觉阈值是与生俱来的,差别感觉阈值按照韦伯-费希纳定律为可计算定量,且感觉阈值不仅可使用在感官,而且适用于心理状态。
问题又来了:这位UP肯定又在装B!写小说有什么用?
(对,我就是在装B!)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