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轻评论】娇小灰狼与迟钝死神的邂逅 ,评《GOSICK》(2)

前文如此赘述,是为了理清《GOSICK》这部作品在樱庭本人创作中的时间点以及樱庭作为轻小说/推理/一般文学/纯文学作者身份的复杂程度,而对于《GOSICK》这部作品的理解,也正是要建立在对于这种复杂状况的掌握之上。
一、“哥特”与“**”的辨证
《GOSICK》的诞生是将硬核推理大众化的一次成功尝试。作为日本的国粹文学形式,推理作品在日本具有强大的群众基础。而樱庭自然也参与到推理创作中去,具有明显《GOSICK》风格的作品是《B-EDGE AGE 狮子在爱丽丝的庭院里》,只是同样在富士见Mystery文库刊载的这部小说并称不上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设定过于玛丽苏,而推理的部分也难以讨好爱好推理元素的读者,而除过推理的部分又显得乏善可陈。
可能是建立在这种并不成功的尝试之上,《GOSICK》的设定显得更为精巧,选择了标准的推理小说的模式:略显迟钝的男主人公与精明的侦探。樱庭又充分发挥了自己作为女性作家擅长情感描写的实力,将恋爱喜剧的成分穿插在其中,又借助一战和二战之间这一独特的历史背景,将两个人的推理冒险和恋爱羁绊描绘的无比宏大而真实。
从人物设定上来说,《GOSICK》塑造了几乎在整个ACG领域里极为鲜明的“哥特**”形象(虽然极大成份上也是因为动画里悠木碧的生动演绎)。正如小说说标题“GOSICK”作为“GOTHIC”的变体一样。“哥特”元素是小说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所以中译一般将该作称之为《哥特**侦探事件簿》。
哥特**这一元素可以称得上是神来之笔。一方面“哥特**侦探”这个反差度极高的设定已经足够吸引人(事实上从结论上来看,具有推理元素的轻小说里女性充当侦探/引导者的作品更受欢迎,影响也更大),另一方面,“哥特”本身就代表中世纪的阴暗,就如同历史上的哥特文学一样,死亡/血腥/推理/幽灵/悬案总是“哥特”这个词绕不开的主题。而这些主题又极其适合与“推理”这个日本国粹结合起来(事实上世界推理之父爱·伦坡正是显著的发扬了哥特文学的特质),哥特风格本身的精致与唯美也在女性独特的感性加持下成为得分点。
虽然这么解读会有种事后诸葛亮的味道,但是总的来说,“哥特**侦探”维多利加这个人物设定是整个《GOSICK》的灵魂。在确定了整个故事要围绕着这一女主人公发展之后,其他的设定可以说是呼之欲出:具有悠久历史的欧洲地方小国,庞大又古老的学院,高耸的尖塔,充满神秘气息的血脉,神乎其神的怪谈,以及一起又一起的命案……
久城一弥这一来自日本的朴实少年“帝国军人的三男”的设定,一方面是为了增加日本读者的代入感,另一方面也是吸取了前作的经验,自然而为之——推理故事中的助手角色必须得是被动的,而还有什么样的角色设定比跨越了半个世界从遥远的东方来到西方的求学少年更被动呢?这样的设定倘若说有什么缺陷的话,那就是过于王道,会让已经经历过大量轻小说洗礼的读者感到有一定的套路和慢热,但是显然我们不能以现在的标准对开始连载已经是15年前的这部作品要求太多。倒不如说,正是因为《GOSICK》创立的标准,使得“女侦探男助手”这个轻小说模式得以流行,而之所以同类型的作品并不多,则是更多的因为作者的实力不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