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真相永远只有在你读到最后才知道—— 重读《无人生还》后才发现其他故事都是它的模样(2)

“提起主人和女主人,似乎给他们造成了奇怪的影响。”
2.
宣判
这群人在不断的互相试探中入住了小岛,他们仿佛都有自己的秘密,而阿加莎·克里斯蒂也在刻意的回避,仿佛在等待一场暴风雨的来临。
当突如其来的“宣判”来临,每个人仿佛都失了魂,而真正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这群人极力的狡辩自然是免不了的,所有人在故事的一开始都显得那么正义或者说是无辜。正如文中所说:
“看来我们都是些奉公守法、尽职尽责的优秀公民啊!”
当第一个受害者出现以后,每个人都变了,他们不再像自己所描述的毫无罪责,他们开始变得阴险和诡谲,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他们并非十恶不赦之徒:
“有些犯罪行为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
3.
绝境
当然,突然发生的几起“意外死亡”,还没有对这群人造成什么困惑,但当他们察觉到“UNKNOWN”的目标是他们所有人的时候,整个小岛,或者说整个故事彻底开始变得灰暗与压抑,他们开始渐渐察觉这座岛上,可能会“无人生还”。
他们开始互相猜忌,人性的险恶也慢慢显露出来,你的某一个特征、或者是一个动作都被会解读、被下定义、被贴标签,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如同儿戏,因为在活命的前提下,一切都显得那么不重要。文中关于人性的一句描述也十分的经典:
“身上的人性被恐惧稀释。”
当不断的死亡事件降临,这群人逐渐走向疯狂,并反复被自己的“噩梦”所拷问,到底自己是否犯下了大罪,那些所谓的灰色地带,是否真的犯法,是否自己真的是恶魔。
当他们的人性完全泯灭的时候,他们便成了动物:
“难道你们看不出来吗?我们就是动物……从昨天晚上开始,我们已经不是人了。我们就是一群动物……”
4.
结局
阿加莎·克里斯蒂在正文中完全没有提到谁是凶手,而且你也很难猜出谁是凶手,就像最后一个幸存者说的那样,这仿佛是一场噩梦,在章节结束以后,阿加莎·克里斯蒂通过当局警察的案情讨论与“一个漂流瓶”将故事告诉了读者,当你读到结局的时候,你会忽然发现,阿加莎·克里斯蒂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或许已经不是结局,而是想让我们去思考人性的善恶究竟为何,法律与正义的讨论,还将不断继续。
关于设计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说法,说不喜欢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原因是感觉她的故事都很有明显设计的痕迹,舞台引出,人物悉数登场,这些人物当中,大概率会出现“军人、医生、老师、富商、贵族”等极具刻板印象的角色,他们让人更容易有记忆点,每一个描写如同舞台剧,如同电影脚本,充满了特意安排的味道。
但我却特别喜欢这种感觉,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文字作品与表演作品(话剧、电影)的关系,文学作品之所以迷人的点在于它给了人更多的想象空间,而很多文学作品改编成表演作品后给人的落差感,也来源于此,这种情况也可以从最近上映的《流浪地球》中窥见一斑,恢弘逼真的特效和略显突兀的剧情,让人有想去看原著的冲动,而表演作品的优势在于它更具有直接观感,更有视觉冲击力。那么,在文学作品中使用表演式的表现手法,会让人更有带入感,让你在读小说的时候,仿佛也在看一部电影,在欣赏一出身临其境的好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