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教科书再翻译】谈读书

【我并没有翻译原文,而是将教科书的翻译进行再翻译】
【为了方便阅读,我决定以一句话一段的形式来翻译】
读书可以怡情、争光、长才。
怡情,最可见于独处幽居(隐居)之时;争光,最可见于高谈论阔之中;长才,最可见于处事断理之际。
阅历丰富,通达事理的人虽能有序地处理细事(细碎的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细枝末节的事),然而纵观全局,统筹规划,则非好学,深思的人莫属。
【这里我不太同意,因为好学,深思的人适合钻研,攻坚难题,统领全局的人还是得给有经验的人】
费过多时(间)读书易懒惰,词藻过于华丽则做作,全凭条文断事(纸上谈兵)是做学问、研究的故态(以前的状态,这个词语现在不常用)
读书补充先天的不足,经补充读书的不足——所以天生才干(天赋)犹如自然生长的花草,读书然后知道知道如何修剪,嫁接,移植;然而书中所描述的,如果不用事实经历检验(简化:如不实用),则“臃肿”(挤占大脑)而无用。
【原文断句怪怪的,小改一下】
狡黠xia(狡猾,主要可以指小聪明)的人鄙视读书,无知的人羡慕(可以)读书,只有明智的人“用”读书,然而读书并不通过用处告诉人(读书的价值),要使用书的智慧不在书中,而全在书外凭借观察(才知道读书的作用)。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为难)作者,不可以全相信书上所讲,也不可只为摘取文章片段【现在多少学校不推荐这样?哎,这是国家的悲哀啊】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以简单“品尝”的,有(一口气)“吞食”的,少数则须“咀嚼消化”(细嚼慢咽)的。
换言之,有些只须读其部分,有些只须大体了解,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书也可请人“代读”,借用别人所做摘要(笔记),但只限于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的,否则书籍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失去精华)【这个比喻比较难理解(初中化学),简单点说就是水蒸馏后水中营养物质会丧失】,味如嚼蜡。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因此不常作文的人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的人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的人须欺世有术(欺骗世人有方法),始能无知而显有知(开始明明不知道却能显得自己知道)。
【最后半句我不用翻译的做为正文是因为我觉得这些成语比较简单凝练,可以用于平时,不属于“之乎者也”的无意义的词语,可以作为成语流传下去,还有,最后一句出现啦,读书人的自尊(
不读书的就是欺世有术
)

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凡是有所学习,都会成为性格。
【这一段能信不能信,看你和作者的性格多吻合】
人的才智有滞碍(不通顺),都可以通过读适当的书来变得通顺,如(就像)身体百病,都可靠相宜的运动来去除。
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胃肠,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