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神话中神格的基本变迁——烛龙(3)

第一阶段:于烛龙而言,其神格与神性在《山海经》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由上述描述可发现,烛龙神话发自于中国北方,属于一种准创世神话。茅盾先生在《中国神话研究ABC》中曾经讨论过中国北方是一个“神话匮乏”的地区,因为在远古时期,人类最大的敌人就是自然,能活下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别说还要想象创造一些瑰丽壮阔的神话故事。所以这个“烛龙”的准创世神话,在意义上就显得十分的难能可贵,同时在“表象上”也就显得十分清晰,那时的人们祈求着天地间有一个能掌控季节、天气、日月等一切自然元素的大神,让他们内心中有所依托,这种强大精神力支撑,或许可以帮助他们更坚强的活在那个恶劣的环境中。即,这一阶段的烛龙神话意象,表现出远古时代人们内心的寄托。在敬畏自然与膜拜“神明”的同时,这个“烛龙大神”的不吃不喝、不寝不息的特征,可能也是那时候的人们内心中最渴望拥有的“神力”吧(严优老师,《诸神纪》提出相似观点)。

神话中神格的基本变迁——烛龙


第二阶段:战国时期,屈原的《大招》中又提到了烛龙。那时的自然环境于远古时期已然大有不同,在环境、人文等因素的改变下,烛龙神话又出现了第二阶段的变化,即增加了“冥神”的性质。屈原的《大招》大致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极力渲染四方的种种凶险怪异,二是着意烘托楚国故居之美。而烛龙出现的“北方的寒山”就被当做一种“文化资料”引入其中。在战国时期,“五行学说”已然兴起,后世的传说逐渐叠加,如“北方”的代表颜色为“玄、幽、黑”色,幽都山又是冥界之山。再加上诸多“同音转音”的附会(朱大可老师提出),如章委山又记作尾羽山,尾古音yi,尾(委)与羽乃yi音之转,即章委山即羽山,羽山又是幽冥之地。就这样,烛龙的“冥神”性质就跃然纸上。

神话中神格的基本变迁——烛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