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伊朗小说皇后西敏·达内什瓦尔:我该向谁问好?(2)

《天堂般的城市》1961年,西敏•达内什瓦尔第二本小说集《天堂般的城市》出版,《天堂般的城市》的第一个同名短篇小说是伊朗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在该小说中,故事紧紧围绕着黑人女仆梅赫拉•朗基兹和阿里一家人的故事展开,从故事的开头黑人女仆梅赫拉•朗基兹的妈妈从非洲被贩卖到阿里家做女仆,然后到故事结尾梅赫拉凄惨地死去,整个小说都弥漫着一股压抑、悲伤和凄凉的氛围。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天堂般的城市》事实上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就是在伊斯兰教中的天堂或者乐园,《古兰经》描述“天堂”在后世中永享和平与喜悦,是回报给虔诚与正直的人的永恒归宿。也就是说穆斯林可以通过修行和善行,来最终实现到达终极乐园的目的。第二层含义就是作者在小说中试图构建的“现实中的天堂”,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会和谐的理想社会。作者选取了《天堂般的城市》这样一个标题,实际上作者想通过讽刺的手法批判当时伊朗社会的黑暗。因为小说中并不存在作者所构建的理想天堂,现实中的社会其实是一个充满了不公平、贫穷和压迫的“地狱”。阿里的妈妈在黑人女仆梅赫拉去世的前一刻都在压榨着她的最后一滴价值,从开始到结尾,黑人女仆梅赫拉都不能选择和主宰自己的命运。

伊朗小说皇后西敏·达内什瓦尔:我该向谁问好?


看一下作者创作小说的社会背景。政治上,1953年八月政变,人民党受到了重创,巴列维国王利用美国的支持和民族主义热情,大力强化君主专制。经济上,巴列维国王发动白色革命,但伊朗国内经济形势十分恶劣,外国商品的倾销沉重地打击了伊朗的民族工业,工厂倒闭。思想上,政治上的全面西化,换来的是伊朗传统文化的失落和社会道德的沦丧,这让伊朗社会阶层无不痛心疾首,知识分子认识到伊朗传统的宗教文化,逐渐回归伊斯兰精神。作者以阿里一家人和黑人女仆梅赫拉的跌宕起伏为缩影,展现了巴列维国王统治时期社会封建的落后、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黑暗一面。
《萨巫颂》1969年,作者出版了长篇小说《萨巫颂》,该小说和萨迪克•赫达亚特的《瞎猫头鹰》并驾齐名,被誉为伊朗现代小说中最优秀的“双子峰”,这部小说深受读者的热爱,被誉为伊朗现代最畅销的小说,也奠定了西敏•达内什瓦尔“伊朗小说皇后”的地位。

伊朗小说皇后西敏·达内什瓦尔:我该向谁问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