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牛肉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4)

2023-09-16历史美食牛肉面牛肉面传 来源:百合文库
在这一叙事中,蓬灰是最为基本的一个元素。马保子并非蓬灰神奇功效的发现者。蓬灰的应用至少在几个世纪以前就开始了,在马保子时代,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业,人们可以从市场上顺利买到这种生产烦琐、价格低廉的东西。由于市场上纯碱的价格不菲,家庭主妇们也普遍使用这种从蓬草中提取的碱性添加剂,但其熬制过程实在艰辛。而对于面食经营者来说,这种添加剂烦琐的熬制过程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工匠精神。因此,自马保子始,关于牛肉面和蓬灰之间的关联便有了某种天启般的神秘色彩。水蓬草,一种在干旱的黄土高原上野蛮疯长的蓬类植物在化成灰烬后还能成就这样一段生命的传奇。
水蓬草在民间也被称作飞蓬、灰蓬、蓬柴,多生长于干旱贫瘠的山坡和荒滩,含碱量很高,因为其茎叶苦涩难咽,牛羊很少触碰,所以在夏秋之际,这种卑微的植物便在裸露的黄土上蓬蓬勃勃地张扬着绿意,甚至在农庄的房前屋后也多有分布。深秋的第一场霜降之后,成熟的籽粒随风飘落,深入泥土,茎叶因为失去水分而变得枯黄,形销骨立地在风中瑟瑟抖动。这时候,农闲之余的农民开始上山,把满山遍野的蓬草拔下来,堆在平缓处,接受风吹日晒。等一坡一洼的蓬草收集得差不多了,就在平地顺风处挖一个很大的灶坑,上面预留一个透空气的孔,把晒得半干的蓬草塞进去,点燃,这一过程被叫作烧蓬灰。火在熊熊燃烧,新的蓬草被不断地送进去,直到一山的蓬草全部化为通红的草木灰,热浪涌动,看起来像钢水一样的流质,然后浇以凉水,使其迅速冷却凝固,或者用湿土填埋,待灶坑完全冷却——通常可能要经过两三天——就用铁锨将这种黑色的石头撬出来,或装车或盛筐,走过长长的山路运回家。

牛肉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兰州诗人叶舟有一篇短文,题为《黄金在枝头转移》,以诗意的笔调写牛肉面,写得极美。这篇妙文真正想传达的,是对蓬草的致敬:
那时,我常常看见一日的买卖停当后,厨师们坐在门端里,手执铁锤,在敲打一块块黝黑的石头。石头嶙峋狰狞,大小不一,仿佛刚从古代的山崖上劈伐下来,在飞溅的火花下离析,带着旧年代里的密码。我不明白这干人在做什么,个个像艺术家,在凿试,在剥离。碎裂的石块,渐渐被碾压成了粉末,再丢进滚沸的铁镬里,在炉火上烧煮。刚刚还清亮亮的一锅汤,被煮成了泥黑的水,脱胎换骨,戽干,晾凉,珍存。师傅们告诉我:
“这是蓬灰!”
肉食者鄙。
秋风吹,山蛇肥。万木飘零之际,西北的农民们便携带了铁耙子,将旷野上的蓬草收拢回家,一半烧炕,一半点灶。蓬草燃尽后,炉膛里的灰烬,方成了这一季仅存的骨殖,蕴藏着精和气,被埋进了地下的深坑,像一场公开的葬仪。深埋三年,原本散漫的余烬,在地火和意志的催逼下,竟幻变成了一块块黝黑的顽石,被起出,被运进城里,被敲击成粉,被熬煮成汤——

牛肉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