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大英雄狄青最终篇(第56—58话)

2023-03-19逆天改命支手擎天 来源:百合文库
第56话 荐帅才汉臣辞官 面圣上孙秀进言
从贺兰山赶回来的第二日,狄青便把军营中的重要将领聚到议事厅,当然张义和杨排风都在。李忠和凌九姑因为回乡省亲,所以并未出席此次会议。会议中,狄青向大家宣布了自己要辞官归隐的决定,并且表明了自己去意已决断不能留的决心。同时也将现今军营中的问题和以后可以参考的改进方案一一提了出来,也为大家讲解了当下和未来十年的边镇局势。狄青告诉大家,在他离去后,他会向仁宗皇帝举荐王德用将军来接替自己。与会中人,有知道是王德用的,多默默点头表示认同。
狄青善骑射,勇而有谋略,晓畅军机,熟于兵法,在宋夏之战中屡建奇功,深受边陲军民的拥戴和敬仰。现在狄青要辞官归隐,众人皆是力劝去留,张义听闻,更是决定要跟狄青一起走,但都被狄青一一拦下。狄青的一番话让众人明白,自己确实是去意已决,不会回头了;军中诸事也作了合理安排;未来的十多年承平时间里,有没有狄青都影响不了大局了;不是自己抛弃了军队和国家,只是现在选择了另外一种生活罢了,对于国家的忠诚与热爱,一直和过去一样,没有改变。因此众人也只能接受这样的事实,毕竟即使是在宋朝,人也有尽自己的力量选择自己道路的权利。
再说说王德用,又是何许人也。王德用,字元辅,赵州人,建雄节度使王超之子。有谋略,善以恩抚下;治军有方而颇得军心。他帅军镇边,未曾亲临战阵,而名闻四夷,仁宗皇帝试用于昔日,称曰善。纵观仁宗朝,武将中佼佼者,当举汉臣与元辅二人,汉臣之下,当推元辅尔。时人有言:少汉臣,长元辅,二用其一边事宁。王德用年长于狄青许多,宋夏和议时,已经年过六旬,然畅晓军机,据帐运筹,仍指挥自若,不下当年。故于此间论之,狄青之后,非王德用不能替。正因如此,众人方服。
会后,众人自回各处不提。营中之事既已大定,狄青便开始仔细思忖辞官一事来。一番考虑后,狄青决定修书一封,速呈朝廷,待仁宗皇帝亲准入京面圣,即于朝堂之上祈恩归隐。于是便提笔行文,着人飞速赶往开封城来。信中内容,大致是说,边事已宁,臣安定好营中诸事后,欲亲往京畿面圣陈说要事,恳乞圣上准许。仁宗皇帝阅信后,见其处事当而达情诚,便准许狄青择日抵京面圣。狄青接到开封回书,便整备行当赶赴开封去了。
到达开封后,仁宗皇帝体恤狄青远来劳顿,遂安排于京城馆驿休息,明日朝会,入朝陈情。第二日朝会,朝臣分班两列左右,孙国舅、郑亲王和包拯等赫然在列,而堂上威仪而坐者正是仁宗皇帝。此间,因为范仲淹出任在外,故不得在此一见。诸臣出班启奏毕,狄青方上前行礼启事。
仁宗皇帝于群臣前大赞狄青勇武而有谋略,名震西北,功勋卓著,当为宋之武人楷模。一番话,溢美之词不甚言表,赏悦之情不道自明。
俄而,正言道:“爱卿此次来京所为何事啊?”
“禀陛下,今夏寇俯首,天下息武,边陲已宁,大宋军兵驻边数年终不负朝廷厚望,于国于民终有了交代。安边戍境而至今日之效,臣愿足矣;然每念十年故土而未还,夜半孤身常凄凄。臣幼时而孤,若无天门寺长老见怜,鄙身必不能存之今日。拙蒙教导,习武功而壮孤身,猎经典而弥浅智。后值边寇扰境,民见害而国蒙尘,遂立志从军,势驱虏寇,安民肃境,以宣国威,未尝一日而敢忘怀也。臣闻落花有意逐流水,浅草含情染素鞋。人非草木,亦当有情。驱寇虏而宁海内,逞热血而报国门,此吾前生之志也,然也。了却君王天下事,亦当悠然东篱下。携素手而醉山水,凭笑意而壮日月,此吾后生之道也。(后几句大意是:杀敌报国,保境安民是我先前的志向,已经做到了。完成了国家君王的大事,我也想过些悠闲自在的平凡生活。和心爱的人过悠闲的生活,以乐观随性的作风让生活丰富多彩,这是我以后要走的道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