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西游记》之菩提祖师之谜——第十章 孙悟空学艺(2)

“顽空”出自陈抟老祖的著作《五空之秘》,是愚钝的意思。道家的“空”与佛家所讲“色即是空”中的空不同,朱熹认为佛家的“空”借用了《道德经》中的“无”的概念,佛家的“空”在道家的“无”中早已说透。他去世后,宋代的黎靖德编写的《朱子语类》曰“释氏书初只有《四十二章经》,所言甚鄙俚,后日添月益,皆是中华文士相助撰集”,“老子先唱说,后佛氏又做得脱洒广阔,然考其语多本庄、列”,能看出朱熹有很严重的排佛思想,这大抵是隋唐之前佛教和道教思想斗争的后遗症吧。
要悟“空”,吴承恩认为这个“空”并非一种意识形态,而是道家认为的“无”的状态,一是指大道没有穷尽,二是指人的心灵达到空灵的境界。吴承恩并没有完全否认佛家思想,类似于书中认定儒家思想的根在大禹,他认为佛家思想的根在释迦牟尼,而不是在中土佛教。他对佛这种思想是持肯定态度的。
孙悟空得了姓名开始学本事,实际上前六七年干的都是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扫地锄园,挑水劈柴之类。有一天菩提祖师召集诸仙 “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道、禅明明是两家,为何吴承恩偏说是三家呢?实质上菩提祖师宣讲道、释,而孙悟空本身就代表儒。
吴承恩对于“道”的理解在此回书中用的是排除法,菩提祖师传道孙悟空时,问其学什么,提供了“道”字门中的术、流、静、动4套方案,这4套方案皆可得正果,简言之就是当居士算卦趋吉避凶、做人臣入仕朝真降圣、入寺庙剃度入定坐关、进道观炼丹采阴补阳。虽可得正果,但终为梦幻泡影,不会“长生”,孙悟空当然不学,他要将“儒”发扬光大、万世永存只能依附正道,而非学习旁枝末节,另辟蹊径。
孙悟空半夜三更求菩提祖师传道,实质上折射出《庄子》中孔子问道于老子的事情。孔子见老子,儒家的书上都说是问礼,道家的书上都说是问道,吴承恩认为是问道,甚至是学道。例如《庄子·外篇·知北游》老子跟孔子解释“至道”时说:
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
当然,孔子问道老子几次?问的内容是什么?道家和儒家流传的内容不尽相同,《庄子》一书是由庄子及其后人编纂的,我们也不得而知孔子问道老子几次,吴承恩只是根据这些史料编绘小说情节罢了,故书中云:
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
孙悟空得了真言口诀勤勉练习,“法性颇通,根源亦渐坚固”,三年后的一天菩提祖师说仙人“防备着三灾利害”,500年躲雷灾、500年躲火灾、500年躲风灾。实际上折射出人世间的主流思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进步、朝代的迭替,任何思想都有危如累卵的一天,执政者随时会弃之如草芥。从孔子诞生以来的1500年,历史的车辙正好进行到了宋代,至宋代儒家思想已经发展成为另一种形态。500年一次的天灾实乃朝代更迭的史实。
历史上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为孔子,后有孟子、荀子改造发展,至秦始皇、李斯焚书坑儒,至汉武帝时董仲舒糅合道家、阴阳家、法家等思想形成“新儒学”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宋时期儒学吸纳佛、道理论构建新儒学“程朱理学”,后又有“陆王心学”与朱熹理学分庭抗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