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他们的心理.一》

2023-04-01摘录分析读后感 来源:百合文库
最近重新看了一本名为《南京战.寻找被封闭的记忆》的旧书,说是旧书,因为是2002年出版的,况且我手里的也不是原版,而是以前买的复印本,不过因为书中图片不多,多数内容体现于文字,也可以将就看了。
这是日本友人松冈环在1997-2002年间采访的102名参与南京进攻战及之后扫荡的日军原士兵证言,其中记录了许多事实和回忆,现在重看一遍,感触还是很深的。我本来想写一点感想什么的,毕竟自己也看了一些其他这方面的资料。但是,因为这方面的资料实在是太多太杂了,所以我也就不想去从中分析这本书到底是有多大的意义和作用,况且我也没那个能力,也没那个资格。
按理说温故而知新是好事,所以也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吧。
这本书中采访的原士兵已经全部去世,其中最后一位健在的原士兵、日军第3舰队11战队24驱逐舰队“海风”号信号兵三上翔也于2017年9月去世。他们的许多回忆和想法留存在了文字之间,交由我们所见。
也许乍一看,有人会觉得他们中的大多数始终没有认真反省,也没有忏悔或者谢罪,更别提有什么实际行动,他们在对于后辈们发出的“为了留下历史真相,为了让下一代知道战争的残酷,请将当年的历史讲述出来”的恳切感召下,很多人也没有认真回忆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历史,而是多有躲闪或者逃避,继续把记忆封闭起来。
但是真的如此吗?
102名老兵中,真真正正把在南京的事避而不谈的,仅从文字来看,这是少部分。多数老兵都或多或少的的讲述了自己的从军经历,参与的战役,以及后来所目睹、所参与、所制造的地狱和惨象。当然了,这其中也包含着采访者的不懈努力。
毕竟“大多数老人们都好像约定了一样,说:以前的事情都忘了,没有什么可说的。”要让这些完全陌生的老人开口这些回忆,的确是非常困难。也许他们会逐渐讲述自己参与的其他经历,例如登陆上海,进攻苏州、无锡、徐州、武汉之类的,但是仿佛南京就是个禁忌,连碰都不能碰。至少就像书中呈现的,他们中许多人在一开始或者直到最后,要么言语晦涩,要么闭口不言,要么左顾而言他。
那么可见,这回忆之中所包含的痛苦、恐怖、兴奋、畏惧及其他交织在一起的感觉,对于原士兵的影响是何其之大,始终没有随着时间远离,甚至一直影响到他们临终。
但是大多数人都说了出来,按照篇幅来看,大多数人都有超过两页文字的叙述(当然也不排除会有摘录或者重复,以及否定和歪曲),部分还有当年所记的日记和笔记内容加以应证,甚至不少原士兵回忆的内容之详细和鲜明,实在是令人惊讶,叙述超过了四页、五页,甚至是八页、九页的原士兵,在书中亦不是少数。
我一方面会觉得这些经过半个多世纪,这些老人令人吃惊的顽强记忆力,一方面也想,倘若真的是内心完全没有一丝忏悔(哪怕是程度不同的忏悔),或者完全没有一丝触动,对于保留真相和铭记历史的呼吁也没有一丝想法的话,那么即便是来访者访问多少次,原士兵们仍然可以让来访者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而归,继续闭口不谈,继续过着和从前看似无二的日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