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他们的心理.十》(下)

2023-04-01摘录随笔读后感 来源:百合文库
虽然对这些原士兵,我们不能太过高估,但是似乎也不能低估,在没有任何内外压力的情况,要想真正地正视过去的罪恶,表明自己的忏悔与反省心理,非常困难。
原士兵下山雄一郎就不认为自己参与的战争是侵略战争,“我觉得没什么,也不认为是侵略,人家外国也都在干。英国人和法国人不都进了上海吗?很多很多的。发动这场战争是理所当然的。”像这样的顽固态度,虽然令人愤怒,但是并不意外。
原士兵西田泰雄(真名:野田富士夫)对于暴行显得若无其事: 新闻报纸有时也会提及战争中的是事,说什么太残忍之类的。如今的中国政府也总是说起当年的那场战争,对我们依旧怀恨在心。不过战争就是那样,不杀掉对方,就是被对方杀掉。对暴行完全无视,而将所有的责任推给了所谓的战争。这样冷漠的态度,似乎完全没有了人性的温度。
或许正如一位参与屠杀的原士兵在镜头前说得那样:那个时候,不管说自己是天皇的军队也好,还是其他也好,大家都疯了。这样令人匪夷所思的心理,居然就一直存活着。或许,这连他自己也百思不得其解:从屠杀结束到收尸的几个小时内,居然没有一点不适感。
反之是那些反省较为彻底以及表露内心悔意的原士兵,才会让人觉得意外。因为大多数原士兵难以到达这个思考程度。
原士兵竹本清说起了一件往事:战争结束后,有一次战友会邀请我去中国。这时,我觉得不能去。为什么呢?因为用机枪杀人的感觉至今还保留着。我确实杀死了中国人。像这样承认罪行,并且能够表露悔意的原士兵,在书中不多见。
大多数原士兵对自己犯下的罪行,也不过是“因为是战争,所以不得不这么干。”或者是“我们也是服从命令而已”的说法,对于自己身为加害者的那一份责任,则是选择了遗忘和忽视。毕竟许多原士兵在表明态度以后,就对战争的回忆语焉不详。
稍微认识深刻一点的原士兵,则只是承认或者部分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认为当时“自己干了残忍的事”,但对受害者的冤魂却仍然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进行思考。许多有悔意的原士兵差不多就到这个程度了,还有些人的悔意则在讲述过程中,便迅速消失了。
讲述着在下关沿江边用机关枪扫射逃难的败兵和难民的原士兵佐藤睦郎(真名:铃木力男)认为当时惨遭祸灾的南京“真是活地狱。”“我们可怜他们的话,就不是战争了。”如此残忍的情景,他回忆起当时的想法:既然当了兵,说异样的话会被人笑话轻视,所以什么也说不得。当年的异常思维一直伴随到了暮年,也许在他内心的煎熬,就是在说出来后能心安些了。这样的悔意也许并不十分深刻,但是却很难得。
而那位竹本则说:我一直在反省,当时的想法是为了国家,为了天皇,是从前的军队精神,但门那样的想法去杀人是非常不适当的。能够在暮年,终于跳出当年的思维和环境,重新进行思考,重新对自我审视反思,重新表明自己的态度。这样的心理则更加难得。
原士兵山川裕美在来访者到来时已卧床不起三年,但是一提到南京战役,马上起身讲起历历在目的往事。在讲述了证言后,他这样总结到:现在一回想起战争的事,心里还是会流泪。至少他的心里,那不再是光荣而是刻骨铭心又不堪回首的往事。他也说起类似竹本的经历:我们村里也有人去过战后的中国,但我没有想去的心情。为什么呢?去了只会想起当时战争中的坏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