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B站读论语】学而第一(十二)

2023-03-06大学 来源:百合文库
(十三)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的这一番话,主要讲解的是“信”与“义”,“恭”与“礼”之间的关系,信依旧作诚信讲,而义与礼两字,在这里是代表着一种个人道德修为水准的一种表示方法, 
 “义者,事之宜也……礼,节文也。”朱子所讲,也尽是于人身上的美好品德做出描述,因此我们可以将“义”“礼”看做一种儒家中境界较高的修身水平,而“信”“恭”则是人本身的一种行为,简单解释的话,义与礼就是形容一个人自身的德行与人品的一种评价,而信与恭则是一个人其做的事情与与人相处时的方式,透过这种外在表现出来的方式(信,恭),来判定其人的内在道德水准与品质(义,礼),从而达到判断出“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的结果。
守信的人,必定要死守吗?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翻译过来就是:“ 德行高尚的人,说话不一定讲信用,行为不一定要有结果,唯有遵从道义而行。”
而孔夫子也对子贡讲过:“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的语句。这充分表明了孔孟之道绝不是死忠死信的行道,而他们唯一遵从的就只是“仁义”而已,因此有子要说“信近于义。”近,贴近,接近的意思,如此,才能做到“言可复也”,只有遵循道义,才可以做到不背弃自己的言行,倘若只是蛮横的依照“言必信,行必果。”的话去做的话,似乎是在坚持原则,但事实上其实是十足的糊涂做派,不仅仅是会犯下错误,更会将一些好事情弄成错事。
恭,恭敬,有子称其“近于礼。”与前文一样,恭敬也要贴近于礼,才能去“远耻辱也”,孔子讲:“巧言令色,鲜矣仁。”若是一味的恭敬,便又成了谄媚,因此要去用礼制约,“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人一定要懂得“礼”以后才能产生恭敬之心,产生恭敬之心以后才能有所尊敬,有所礼让。也就是说,没有礼作为基础,尽管是恭敬,也是会令人产生恶感与厌恶的,“礼,理也”,没有道理,又怎么能让别人认可你呢?
最后的“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因,就是依照,而亲字,则有不同的说法,这处也是争议比较大的一处,一种说是亲近,常常不失亲近前面两者,便也是可以宗法的了,一种是讲亲人,若是能在需要凭依时先顾虑到亲人,那便是可以宗法的了,两种各有千秋,前一种主要以自身修身为依据来说明,后者则是借仁字说事,因儒家中有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一条,故被历代经学家采用的较为频繁。如果依照前两句的语序来说,那么,可能还是后一种解释比较合适。
对外于诚信与恭敬里守其义礼,然而还要不忘身边的亲情,也许,这就是有子想对我们说的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