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B站读论语】为政第二(十九)

2023-03-08论语 来源:百合文库
 
 
(二O)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于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季康子:鲁大夫,名肥。康,谥号。
季孙一氏,是鲁国的大夫,虽是大夫,但却实际掌控着国君级别的权力。
春秋时期,阶层分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五个阶层,诸侯是一方领主,管理一方土地,而天子则是统领各诸侯之主人,大夫则是协助诸侯治理领土之人,诸侯管理着天子的土地,而大夫管理着诸侯的土地,这三个阶层,大部分都是贵族,而士,是下面协助政府的官员,这个阶层则允许一部分非贵族的人进入。
在周朝初期,由于天子的权威尚在,下面诸侯尚能安稳服从,但是在周厉王后,天子的威慑力与尊贵性渐渐下降,执政者昏庸,而在东周时,以周平王被郑公一箭射中开始,天子的权威开始急剧跌落,诸侯自拥甲兵,再不听从天子的号令。
而到了春秋末期,由于同样的原因,诸侯的权力也渐渐分散在底下的大夫手中,在其中鲁国算的是个范例,四军兵权季氏独具两军,而国君无所掌握,于是就形成了“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的尴尬情况。
下面正文:
劝:努力,原意为勉励,这里两处用法应当是省略了,其意思应当是指自我学习,自我进步。临:以上对下为临,“居高临下”之意,也有面临的意思。庄:庄重,庄严,庄肃。
想使民众敬仰自己,使民众忠于自己,怎么办?
这是个很有代表性的问题,领导总是想让手下拥护自己的,如果上下不齐心,那么工作就很难做,同理,民众不信任君主,那么政策就无法推行,国家也无法维持。
那么,为什么不信任呢?就像上一章所讲的,人们觉得不平衡,觉得不公平。
固然,使每一个人都感到满意是很难的,但理论上,让大部分人认可就可以了,为什么会有“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种话,那是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下,多数人所认可的道理是社会约定俗成的道理,在没有外在影响的情况下,以性善论来讲,这种道理是会偏向道德的一方的,因此,孔夫子说,请你自身先“庄”,先“孝慈”,民众自然会认可你。作为一个榜样与偶像,成为人们赞美和崇敬的对象,然后你的话语,民众就会认可。
庄重,则有威仪,使人视而生畏敬之心,孝慈,则是使人心生感动,生出仁义道德之善心,民众会去信仰“善”,故而自然忠诚。
但只是这样还不够,使民众敬仰和忠诚还不够的,人民们还是要进步的,于是夫子又在最后补上了一句话,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推举有能力的人去教导那些不会的人,就会使他们相互努力了。对此我有一个别的看法,并不觉得应当是举善人,教不能者,而应该是举善于此道者去教不能者,所谓的“内行领导外行”,这样不能者才有动力前进,才有进步的榜样与前景,人就是这样,如果看到前方的人被无能的人领导压制,那么他自身也绝对会丧失进步的决心,举善而教不能,这应该是一个态度问题,毕竟激励人进步的不是教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得到知识后的未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