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B站读论语】为政第二(二十三)

2023-03-08论语up!为政第二 来源:百合文库
(二四)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先讲一下,什么是“鬼”吧。《礼记·春官宗伯第三·大宗伯》:“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在古代,将祭祀的神灵,分成三种,天神,地示,人鬼,而这三种,却有不同。
什么是神呢?《礼记·祭法第二十三》中有讲:“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菑,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也就是说,凡是为人民做出贡献,忠孝圣明的人,被人们敬仰崇尚,才能配的上“天神”二字。如大禹,继承父亲的意志,治水九州,功在千秋,便可成为神为人们供奉,而地示,则是比这些人功绩小一点的成为的神,也受到人们供奉,再然后的人鬼,便只是普通的人类了。孔子在《礼记·祭义》一章中讲:“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昭显出的光明),焄蒿(显露出的气味),凄怆(感受到的凄酸),此百物之精也,神之着也。”上文的昭明、焄蒿、凄怆所指,是指祭祀时心中自然所感出之物,因为心中念念逝者,故心有所感。可见,神与鬼之间的差别实际在于其自身仁德。
一般来说,鬼在古书中指祖先,这里不多引文,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上文全文,而“非其鬼而祭之”,所指的就是不祭其祖先而求其外人,举一个例子,战国时期,鲁隐公还没有登基之前,曾在狐壤和郑国公打过一仗,结果被郑国公俘虏了,关押在郑国一个姓尹的大夫家里.这位姓尹的官员家里供奉着一尊神,叫钟巫.鲁隐公悄悄前去神像前祈祷,想办法逃回鲁国,后来成功后,鲁隐公就在城外建了一座庙,专门供奉这个叫钟巫的神。在孔子看来,这是很可笑的一件事情,不去思考自身的德行能力,而是将身家性命托付在鬼神的身上,这其实是很愚蠢的事情。
孔子说,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敬之,是因为鬼神都是有德之人,须要尊敬与敬畏,远之,是因为无需太过崇拜与迷信,中国的礼法中,忠孝节义的,就可以成为神明,又何必去迷信那些人呢?迷信的,都是“见义不为”的人,明明看到神明的德行,却不愿意去改变自己,去行善事培养自己的才学与德心,反而还去妄求神明保佑自己,庇护自己,帮助自己,这是很有趣的事情,神明代表着道德与仁义,代表着人类精神的一种升华,并不是虚幻的偶像,而是历史上真实的伟大之人,正因为此,孔子才会讲“见义不为无勇也”,既然他们都能努力前进,你为什么不去努力呢?这并不是与前文没有关系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