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B站读论语】为政第二(十六)

2023-03-08论语 来源:百合文库

(一七)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子路之字。诲:教导。女:同汝,“你”的意思。
浅薄的文字,可以承载极厚重的思考。
知晓了便是知晓了,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算真正的明白。这句话翻译很简单,但先不说几人能做到,单对这个字面意思,略看之下,也许就会有一些误解。知道的和不知道的都清楚,便是算“知”。那么,什么算是知道,什么又算是不知道呢?要是说对其本质之清楚了解,那么估计很难有知道的人了,如果单单只是知晓,那么假的信息也算是知道了。
实际上,这是一个相对的事情,中国文化很多的表述,全部都是利用两端来表述,一些抽象的概念,微妙的概念,是无法用语言直接表述的,因此采用了模糊表述的方法,用两个不一样的东西,来比喻这个事物。
这一句话中的知与不知,并非是确有的表述,而是一个代名,代表着“知”与“不知”的两个相对概念,有知道的,那对应的就有着不知道的,单纯理解知道的,是不够的,须要明白自己究竟知道什么?须要明白自己什么地方其实是不知道的?知与不知,实际上其意义并不在于知识的多寡,而是对于自身知识与思考的局限度,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此句话简单的说,就是讲了一个自我认知的问题。是知也的“知”,很多书上译作真正知道,但我自己更愿意将其译成知晓自我,世间有太多的事情我们想去了解,生怕自己过时,却从未好好的看清掌握自己的天分与个性;想对别人说的话太多,却没有思考自身究竟是否真正明白自己说的是什么。
儒家讲究“慎独”“修身”, 因此,对于心性的严格要求,实际不在释道之下,如果说释道主要讲的是“静存”,那么儒家更注重的是“动察”,在日常中磨练自己的心性,在诸多事务中寻找仁义。儒家是生活化的哲学,它要求你做一个冷静的人,时时刻刻的,体察身边的事情,然后理解研究思考解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就是儒家的治学求进的道理。
“知之”与“不知”的定义,和知识的多寡可能没有关系,而取决于你对自己究竟理解多少,又思考明白了多少,明白自己那个圆内外的范围,才能更好的进步,而不是被一些知识的泡沫与空洞的留言蒙蔽了双眼。
(今天这篇是听着许嵩的新曲老古董写的,真的很……配论语?不知道嵩哥这回又会发出什么令人振聋发聩的歌儿呢?
外头日新月异
你的光辉 
被困在那不懂你的买者之下 
嘿 完全不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