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西游记》之菩提祖师之谜——第三章 三清(3)

2023-03-26原创连载解谜西游记 来源:百合文库
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又中分之,则半覆地上,半绕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见半隐,天转如车毂之运也。
涉及《西游记》三清的原型,《浑天仪注》最重要的一句是“天表里有水,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行。”什么意思呢?天地是由“气”组成的,在“水”中运行。我们很容易理解古人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将天地浮在宇宙中运行的“客观事实”认为是在水中进行的。所以连李淳风都认为“然则天出入水中,无复疑矣”。
关键问题是在《西游记》中这个“气”是不是我们今天说的一气化三清的“气”。我认为不是,至少不完全是。
“一气化三清”这种思想,最早源于在东汉张陵(即折射为《西游记》中四大天师之一张道陵张天师,作者注)。张陵认为,《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一”就是道。所以张陵在其《老子想尔注》中说“一者,道也”、“一散形而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由张陵注解的《道德经》,故有了后世“一气化三清”的提法,这个提法最早出现在小说《封神演义》中,这只是道教中关于“气”的理解,是一家之言,并不是既定的客观事实,我们不做参考。
但是在《西游记》中,“气”折射为仙尊了吗?
是的。书中“气”折射的仙尊团体称谓为“五跂真君”,实应写为“五气真君”。五跂真君的集体名号也就在安天大会上出现过一次而已,乃是东方木气、北方水气、西方金气、南方火气、中央土气。《鬼谷子》云“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故常见“火德星君、木德星君”,“金德星君”乃太白金星。所以“气”可分为“五气”,不为“三清”。除了“五气真君”,“气”在《西游记》中其实真正折射而成的实乃为另一位尊神,我们后文再谈论他。所以作者既要突出“气”的地位,又不想造成读者的混乱,就把“五气真君”,写为“五跂真君”。
今天我们所谓“三清”说法的由来,乃是公元4世纪,中土南北三个道派对于“道”的不同含义的理解,各为其说。比如张陵继承汉朝的黄老道,创立了“天师道”,太上老君是早期道教的最高的神;南朝梁的陶弘景在其《真灵位业图》神谱中,就奉元始天尊、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金阙帝君等为最高神,这是上清派的一家之言;三国时期灵宝派的葛玄(即折射为《西游记》中的四大天师之一葛天师,作者注)《灵宝经》中,就以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为尊。
三派各行其是,在最高神问题上彼此不完全认同,随着道教的发展和各派的互相交融,大概在南北朝末期,出现了统一的最高尊神“三清”,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清的出现,标志着道教神仙谱系的最终定型。如果将“传经体系”作为传道的方式之一,那么这个“传经体系”仅仅是道教。彼时道教内部分化的三家之言论、尊崇的祖师都不完全一样,根本不能说明《西游记》中的三清来源于此,只能证明《西游记》中的“三清”借用了道教中三位尊神的法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