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他们的心理.五》(2)

2023-04-01摘录随笔读后感 来源:百合文库
最终,在终战的时刻,活着的原士兵重复了不明不白的从哪儿来,又不明不白的回哪儿去的过程。无论是茫然不知还是劫后余生,他们就这么熬过了艰苦的岁月,怀着“活着就好”的想法,顶着早已没有光荣的“乡土部队”的名号回到了家乡。
也许就如“终战”这个轻飘飘的词所表示的一样,玉音放送的《终战诏书》录音代表了那个过去的时代彻底死,但却不代表这往后时代的彻底生。
我们知道,世界大战的结束并没有带来人民想要的和平。相反,由于铁幕的徐徐拉开,又给世界蒙上了看不见的网,没有硝烟的冷战就这么在意料之中开始了。
书中对于这段时间的回忆,原士兵没有大多的回答。但是从相关资料分析来看,大多数垂垂老矣的原士兵几乎在临终时刻才首度开腔,讲述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历史来看,以及关于那个时代的背景来看,原士兵仍然和战中时刻一样,只能把这段历史封闭。“上级向我下了封口令,绝对不允许我把南京的事情说出去。”三上翔的这番话,似乎可以窥探岁月中的厚度。
二战后,这个在战争期间几乎奄奄一息的国家,在自身尚余的基础以及外在的强力输血下迅速缓过劲来。抑或是地位的重要,或是基础的尚且完整,就这么在战争废墟上异乎寻常的完成了第二次崛起,似乎除了改朝换代,一切都在稳步前进。
但是在这其中,真的没有什么值得注意或者警觉之处吗?
答案是否定的。随着纽伦堡和东京审判庭的锤落定音后,押在斯潘道和巢鸭的战犯们-他们曾经也是国家首屈一指的大人物,则在度日如年的铁窗时光里盼到了自己各异的结局。
但是正所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一些大人物在尘埃落定后走向绞刑架,似乎诠释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一句老话。
但是,老话的作用也在消亡,在一些人命赴黄泉的时刻,另一些人则安然无恙,顺利走出监狱的大门。
这也许是不可想象的,但是交易成就了这个“奇迹”的出现,他们就这么回来了,把过去所经历的,撇的干干净净的回来了。
自然,更不会有人能预料到,他们中的某些人,在脱下囚服后换上西装革履,重新开始了仕途。
而这些原士兵中许多人,也就如此平静的改变了身份,和其他普通人混迹于社会,开始自己的生活。
原士兵下村宇一郎(时年87岁)说:所谓大东亚共荣圈,是日本对蒋介石军队干的,但在战争结束时,蒋介石说的话很好。我在天津,那时蒋介石没来,但他说:你们与我们国家打了长期的战争,我国粮食很多,你们吃了以后可以体面的回国。我听了以后,觉得中国人确实伟大。
虽然不知道是否如此。但在某些原士兵的眼中,这个所谓的“劣等民族”不再是他们所得知、所了解的那样了。
但是那些大人物呢?
那些“金蝉脱壳”的大人物。有些人被认了出来,有些人则没有。他们就这么嘲笑了那一张又一张书写“公平正义”的纸,重新开始属于自己的双重胜利。
开始阴魂不散的胜利。

猜你喜欢